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2022-06-22 综合 86阅读 投稿:好散

1.天文历法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从天人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天文学从早期开始就与敬天的宗教崇拜密不可分。天文观测既是敬天的活动,也是“通天”的手段。

历法对于农业社会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观象授时”成为帝王统治的首要政治任务。历法是“君权神授”的“天命”的象征。

改革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从敬天和观天的宗教天文活动中产生了“法天”的思想。

帝王只要按照历法规定的“月令”治理国家,社会就和谐有序。汉代的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的宗教神学思想,把天文现象当作灾异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

以观天象而占国家大事吉凶的中国占星术因此在中国古代宗教政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E),东西跨经度60多度,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多,南北跨纬度约50度,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00我国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00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领土[1]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2′30''E),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40′E),最南端在立地暗沙(北纬3度51分00秒,东经112度17分09秒)(英语:Lidi Ansha或Lydi Shoal)为中国南海南沙群岛区域的一座暗沙,是实际上的中国领土的最南端(非位于其东北约15海里的曾母暗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立地暗沙属于海南省三沙市管辖。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33′N,124°20′E)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多度,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高原相差5个时区。

对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系统,和西方相比也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天文学系统继承了中国哲学系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举个例子,大熊座在中国的天文学中由北斗,文昌,三台三个星官构成。北斗都很熟悉,不多赘述了;文昌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文曲星,掌管科举考试的天体;三台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科举考试的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完全不同于西方天文学天上都是神明,和人间无关。我个人喜欢使用中国天文学来对莫颗星命名,因为它很有文化内涵而且比较容易记。

但是中国天文学这套体系也制约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比如日月食,根据立法预报它应该有啊,但是没有发生。如果在西方,恐怕是要对历法进行修正了。在中国呢,群臣向皇帝叩首,恭喜皇帝的大恩大德感动了上苍(即使姚崇也干过这样的事)。

3.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常识(二)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仙人指路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常识第二部分历法知识一、夏历、殷历、周历夏历、殷历、周历是我国先秦时期使用的三种历法,也叫夏正,殷正,周正,合称“三正”。

这三种历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岁首月建不同,即正月的时间不同。古人把十二地支与十二个月结合起来,以冬至所在的月份为子月,依次类推。

冬至一般是夏历十一月。周历建子,以子月为正月;殷历建丑,以十二月为正月;夏历建寅,以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建亥,以十月为岁首正月。因时间短,未另计,因而只称夏、商、周三种历法叫三正。

汉武帝太初(前104—前101)年间,颁布了太初历法,此后两千多年来基本上用的是夏历,即农历。二、阴历、阳历、阴阳历世界上的历法比较多,比较通行的是阴历、阳历、阴阳历。

阴历也叫“太阴历”,有些地方叫月亮年,是按照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这种历法只管月亮圆缺,不管四季寒暑变化。

由于月亮圆缺的周期只有二十九天半,每年只有354天,和回归年相比每年少11天多,三年就少30多天,因此,它的过年月份不固定,每隔三年要换一次。这种历法在大部分地方已被淘汰,现在只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或地区在宗教活动中还使用。

阳历也叫太阳历,公历。现代天文学把用公历计算的年,叫太阳年。

太阳年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三、公元、世纪、年代2此外,还有以地支配十二月的地支纪月法(这种方法以十、二十四节气十一、置闰至于下世纪的历法,联合国历法修订委员会已经制定。

4.古代文化常识知多少

、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九、文史典籍 十、目录辞书 十一、古代军制 1、人的称谓 古代时人的称谓 ·常见称谓 ·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姓氏 2、古代职官 古代职官一览,以及解说 ·古代官职的一览, 详细解说 ·官职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称谓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3、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星宿名称 ·历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称谓 ·古代地理,称谓 5、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的详细解说 ·科举制度一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6、风俗礼仪 我国传统习俗 ·风俗礼仪,传统节日,称谓等 7、饮食器用 古代饮食器用 ·古代的饮食与器用 8、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古代音乐文娱 9、文史典籍 【四书】 【五经】 【六经】 【十三经】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文。、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九、文史典籍 十、目录辞书 十一、古代军制 1、人的称谓 古代时人的称谓 ·常见称谓 ·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姓氏 2、古代职官 古代职官一览,以及解说 ·古代官职的一览, 详细解说 ·官职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称谓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3、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星宿名称 ·历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称谓 ·古代地理,称谓 5、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的详细解说 ·科举制度一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6、风俗礼仪 我国传统习俗 ·风俗礼仪,传统节日,称谓等 7、饮食器用 古代饮食器用 ·古代的饮食与器用 8、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古代音乐文娱 9、文史典籍 【四书】 【五经】 【六经】 【十三经】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文选】 【古文观止】 【古文辞类纂】 【二十四史】 【史记】 【资治通鉴】 【太平广记】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 【史书编写方式】 ·文史典籍。

5.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着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于是便有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设想。这就产生了“浑天说”。

著名的汉朝科学家张衡在所作的《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古代中国人: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地如蛋黄、天如蛋白( 浑天说)。

6.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的综合性学习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构分类,各家学派标准不同,分类也不同:有物质与精神两分法;有物质、制度、精神三分法;有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四分法;还有物质、社会、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这些划分尽管层次不一,但都是按照人类创造文化的发展进程由物质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划分的,适用于专业人员的学习研究。中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文化,应根据教育功能的不同来划分。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但由于教材中没有专门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课文,这些知识都零散地分布在古文典籍之中,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更难,因此,教学时应将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根据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归类,每一类下分若干知识点,以课文中的某一古代文化知识点为突破口作分析,成扇面辐射展开,拓宽范围并向纵深发展。然后再探讨下一个知识点。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将课文中零散的知识归类成系统,建立知识链条。二是教师们在传播零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法。三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打开思路,养成良好的治学习惯。

7.“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包含什么文化常识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包含了数学、天文、光学、历法等文化常识。

1、数学:古人的三五之夜、二八妙龄都是要通过计算才能知道具体的数字,三五之夜的十五的夜晚,二八妙龄是十六岁的年龄等等。

2、天文:皓月当空,映照大地,这是见怪不怪的天文景象。

3、光影投射,照半墙、投树影,这是光学现象。

4、十五月圆,故月最明,这是历法制定的依持。

三个词语借用暗喻的手法,说出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时间:桂影斑驳的十五月夜,这是指中秋;

2、地点:月下、院外、桂林旁;

3、人物:作者;

4、事件:赏月中秋。

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