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受禅

2022-06-29 综合 86阅读 投稿:冷眸

1.文化常识,朋党是什么

"朋党",按《辞海》的解释,原本指一些人为自私的目的而互相勾结,朋比为奸;后来泛指士大夫结党,即结成利益集团。

另有同名电影《朋党》。1. 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而结成的集团。

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战国策·赵策二》:"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令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时德裕、宗闵,各有朋党,互相济援。

上患之,每叹曰:'去河北贼易,去此朋党难!'"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七:"假绍述之说以胁持上下,立朋党之论以禁锢忠良。"章炳麟《国故论衡·原道中》:"不尚名誉,故无朋党;不尊谈说,故无游士;不贵才气,故无骤官。

"2. 谓结为朋党。《韩非子·有度》:"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

"《晋书·郤诜传》:"动则争竞,争竞则朋党,朋党则诬誷,诬誷则臧否失实,真伪相冒,主听用惑,奸之所会也。" 在中国古代官场,士大夫结党是常事,发生朋党之争也是常事。

东汉的党锢之祸、唐代的牛李党争、宋代的元佑党案、明代的东林党案便是其荦荦大者。这种党派门户之争,不能说全无清浊是非之分,但互相攻伐的结果,往往是敌对的双方都难免意气用事,置国家社会利益于不顾,使政局变得日益混乱,政治变得益发腐败。

所以,不论所取何义,中国历史上的"朋党"问题都暴露了封建专制的阴暗一角。折叠朋党的形成及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者及其吹鼓手都提倡以礼仪教化为治,因而形成了讲"德"治而不讲法制的传统。

但在政治运作中,由于硬性的制度约束不健全,光靠软性的道德教化来约束人,不能说一点效果没有,但局限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那个时候,生产力很不发达,仓廪不实,腰包未鼓,人们的各种需要很难得到满足。

此时,光讲一个人要知礼节、守礼节,不要有非分之想,显然有唱高调之嫌,不合常情;倒是见利起意或见利忘义,时不时突破道德的底线去钻制度的空子比较正常,也更合常理。求诸实际,官员们在替皇家办事的过程中,为压制甚至打击政敌,获取个人利益或集团利益的最大化,难免要常常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各种利益集团,各类"朋党"也就因此产生了。

当各种利益搅和得如一团乱麻时,朋党之争也就日趋激烈,而朝政也日渐脱离正轨,走上邪途。尽管最高统治者也可能采取严厉措施以铲除朋党,如唐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但由于历代王朝在皇位继承问题上难以摆脱播龙种下跳蚤的怪圈,以至继任者驾驭政治的能力越来越差,因而,朝政不仅难以因打击朋党而得到扭转,反而因按倒葫芦起来瓢的效应而益发腐烂下去。

而且,一个王朝的寿命越长,朋党问题就越是盘根错节,就越可能在这种扰攘不息的政争中走向尽头。回顾历史,汉、唐、宋、明,概莫能外。

有趣的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这种官僚政治中,历朝历代都有很多饱读诗书、浸淫于儒家政治伦理的士大夫,他们不仅对前朝"朋党"问题的为害之烈有深刻认识,而且对当朝"朋党"问题也特别敏感,甚至神经过敏,到处捕风捉影,诬陷好人。他们多认为,"动则争竞,争竞则朋党,朋党则诬誷,诬誷则臧否失实,真伪相冒。

"于是,就难免要以一副忧心忡忡的姿态提醒君上"塞朋党之门","禁朋党以厉百姓"。应该说,他们的动机是为了皇权永固,朝政清明;他们的目的是要防微杜渐,甚至未雨绸缪,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

但问题是常常搞过了头,无中生有,无限上纲,甚至拿"朋党"作整人的幌子,弄得满朝杯弓蛇影,人人自危。而君上一旦误入这一圈套,雷霆大发,打击的就是一大片,而且往往是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君子遭殃小人得志。

结果呢?必然就是正士远离权力中心,抱道君子齿冷心寒,朝纲日渐紊乱,朝政日渐腐败。如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新政甫行,就遭遇到这样的怪事:以吕夷简、夏竦为首的保守派官员极力反对改革,反对新政,但他们并不直接攻击新政,而是攻击主持新政的范仲淹,使出的杀手锏就是诬蔑范仲淹和欧阳修、尹洙、余靖等人结为"朋党"。

一般而言,任你如何清白,只要被戴上"朋党"的帽子,就万事休矣,因而气得大文豪欧阳修牙根痒痒,立马作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朋党论》予以回击。他的这篇《朋党论》雄文,今天读来,仍有深长意味。

与常人朝结党营私方面去看"朋党"问题不同,欧阳修对"朋党"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对"以同道为朋"的君子朋不必紧张,对"以同利为朋"的小人朋就不必客气。

为什么?因为明道君子"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所以,他提出,"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倘能如此,不仅不会引发朋党问题,导致朝纲紊乱、朝政失序,而且还将达到"天下治矣"的目标。

他所提出的"君子朋"与"小人朋"、"真朋"与"伪朋"的问题确实发人深。

2.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宗庙

宗庙

词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按后世自大夫以下皆称家庙。(2)王室的代称。《汉书·霍光传》:“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

基本解释

1.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四》 2. 先王之宗庙。 3. 立宗庙于薛。 4. 王室国家的代称 宗庙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宗庙之事。——《论语·先进》 5.宗庙会同。

详细解释

1.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史记·魏公子列传》:“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 唐 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叶恩《上振贝子书》:“甲午之役,陵寝躏于戎马之足;庚子之乱,宗庙翻夫五色之旗。” 2. 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墨子·非命下》:“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后汉书·伏湛传》:“猾臣 王莽 ,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庙。”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 汉 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

3.文化常识 要最准确的哦

1.写出下列古汉语指代的内容

鸿雁:书信

巾帼:妇女的尊称

社稷:国家

桑梓:故乡

闾左:秦代指主要由雇农、佃农等构成的贫苦百姓

庙堂:朝廷

轩辕:中华民族的始祖

汗青: 史册的意思

2.写出下列名胜的所在地。

黄鹤楼:武昌

岳阳楼:湖南 孔子庙:山东济宁孔庙

玉门关:甘肃敦煌

净慈寺:杭州西湖

秦淮河:南京第一大河,

3.写出下列人物的姓名

秦皇:嬴政

汉武:刘彻

伯乐:孙阳

飞将:李广

先帝:刘备

后主:刘禅

4.古时对邻居的敬称叫(芳邻 ),对自己的谦称叫(鄙人 )

5.乐府是古代掌管( 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 诗歌)都成为“乐府”

4.文化常识文言文成语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执杆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文化常识填空

(1).八荒:东 西 南 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东南

六合:天 地 东 西 南 北

六合八荒泛指天地之间,四海之内。

(2).乡试第一叫解元,会试第一叫会元 。

(3).落榜

(4).须眉指男子

自称:鄙人,小生 帝王自称:孤,寡人,朕

称帝王为:陛下,吾皇,皇上 称诸侯:王爷,xx王 称皇太子:殿下,太子爷

称将军为:(性)将军 称对方的妈:令堂;爸:令尊;

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束发:指青少年

(5)1.国家

2.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称他们的官位或者为老爷;以示尊敬和怀念

3.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6.~文化常识~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

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衡阳市南岳区。

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91.7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己亥杂诗》)

同学,给你网址,写的很清楚滴~

/view/3668.htm

/view/3774.htm#2

文化常识受禅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