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鳏寡

2022-02-04 综合 86阅读 投稿:梦一场

1.文化常识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朱雀。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地理 】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

2.文化常识填空

(1).八荒:东 西 南 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东南

六合:天 地 东 西 南 北

六合八荒泛指天地之间,四海之内。

(2).乡试第一叫解元,会试第一叫会元 。

(3).落榜

(4).须眉指男子

自称:鄙人,小生 帝王自称:孤,寡人,朕

称帝王为:陛下,吾皇,皇上 称诸侯:王爷,xx王 称皇太子:殿下,太子爷

称将军为:(性)将军 称对方的妈:令堂;爸:令尊;

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束发:指青少年

(5)1.国家

2.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称他们的官位或者为老爷;以示尊敬和怀念

3.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3.文化常识题

(以下竖排看)

┏━━━━━━━━━━━━━━━━━━━━━━━━━━━━━━━━━━━┓

┃五│时 │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 五│ 五│ 六 │五 │形 │情 │五 │变 ┃

┃音│间 │ 味│ 色│ 化│ 气│ 方│ 季 │ 行│ 脏│ 腑 │官 │体 │志 │声 │动 ┃

┠———————————————————————————————————┨

┃角│平旦│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

┃徵│日中│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忧 ┃

┃宫│日西│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

┃商│日入│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悲 │哭 │咳 ┃

┃羽│夜半│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栗 ┃ ┗━━━━━━━━━━━━━━━━━━━━━━━━━━━━━━━━━━━┛ 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4.关于文化常识的简单问题

【六顺】谓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北史·尉元传》:“然五孝六顺,天下之所先,愿陛下重之,以化四方。” 唐 李邕 《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六顺勃兴,四维偕作。”

【五教】1.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 孔 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旧唐书·玄宗纪下》:“敦风劝俗,五教攸光。”2.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3. 唐 人对司徒的别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五教念女早寡,不能忘情,乃召门生故吏而告之。”此指 唐 司徒 裴璩 。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太尉为掌武,司徒为五教。”4.佛教语。华严宗判教为五,即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 唐 法藏 《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六礼】1.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礼记·王制》:“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郑玄 注:“乡,乡饮酒、乡射。”《荀子·大略》:“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道之也。” 杨倞 注:“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2.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仪礼·士昏礼》“纳采用雁” 唐 贾公彦 疏:“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唯纳徵不用雁,以其自有币帛可执故也。”其后《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初学记》卷十四引 汉 秦嘉 《述婚》诗:“敬兹新姻,六礼不愆。” 明 陆采 《明珠记·闺叹》:“纵无六礼双羊,奈一言难变,便死也魂与檀郎为伴。”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生小 云英 自托媒,远烦六礼绝嫌猜。”3.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肆献裸、馈食、祠、禴、尝、烝。《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肆献裸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贾公彦 疏:“此一经,陈享宗庙之六礼也。”4.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郑玄 注:“此六礼者,以诸侯见王为文。六服之内,四方以时分来,或朝春,或宗夏,或觐秋,或遇冬,名殊礼异,更递而徧。”

【五色】1.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书·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孙星衍 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2.泛指各种颜色。《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三国 魏 曹丕 《芙蓉池》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唐 韩愈 《谢自然诗》:“檐楹蹔明灭,五色光属联。”《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人说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3.神色。参见“ 五色无主 ”。4.中医指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据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公乘阳庆 ]更悉以禁方予之( 仓公 ),传 黄帝 、扁鹊 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五藏有色,皆见於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也。”《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察色》“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脏,诚中形外理昭然。”注:“五色者:青为肝色,赤为心色,黄为脾色,白为肺色,黑为肾色也。”

【三辰】指日、月、星。《左传·桓公二年》:“三辰旗旗,昭其明也。” 杜预 注:“三辰,日、月、星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丽于天,滔滔犹四渎之纪于地。” 宋 梅尧臣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四序相盛衰,三辰运光魄。”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紫极三辰正,黄图九域清。”

总得加点分吧,这么辛苦!

文化常识鳏寡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