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姓氏的常识

2022-12-04 综合 86阅读 投稿:止于心

1.有关中国姓氏的知识

原始社会的末期,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出现了氏。

夏、商两代,也有少量的“氏”产生。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

周朝初年,为控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周武王、周公旦和成王,先后把土地分封给兄弟、亲戚及异姓功臣等,建立了71个封国,其中有武王的兄弟16人,同姓贵族40人。

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据统计,由周王室同姓封国得氏的有48个,由异姓封国得氏的约有60个。

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法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即大夫的后人即以所受封邑的名称为氏,如田、白、鲍、费、范、屈、钟离、邯郸等。经过层层分封,以封国、封邑名称为氏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说,周朝是我国氏的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

而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氏的繁衍滋生越来越多,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姓氏合流之后,从古到今,中国人使用的姓氏中十之八九可以说是由姓派生出来的氏演变来的。

值得说明的是,远古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金天氏(少昊)、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陶唐氏(尧,又称伊祁氏)、有虞氏(舜)、有夏氏(禹)等氏,是后世对想象与传说中的祖先的尊称,不同于“胙土为氏”。

2.中国所有的古代姓氏,要求全部哦

这些是复姓;a安陵 安平 安期 安阳 b白马 百里 柏侯 鲍俎 北宫 北郭 北门 北山 北唐 奔水 逼阳 宾牟 薄奚 薄野 c曹牟 曹丘 常涛 长鱼 车非 成功 成阳 乘马 叱卢 丑门 樗里 穿封 淳于 d答禄 达勃 达步 达奚 淡台 邓陵 第五 地连 地伦 东方 东里 东南 东宫 东门 东乡 东丹 东郭 东陵 东关 东闾 东阳 东野 东莱 豆卢 斗于 都尉 独孤 端木 段干 多子 e尔朱 f方雷 丰将 封人 封父 夫蒙 夫馀 浮丘 傅余 g干已 高车 高陵 高堂 高阳 高辛 皋落 哥舒 盖楼 庚桑 梗阳 宫孙 公羊 公良 公孙 公罔 公西 公冶 公敛 公梁 公输 公上 公山 公户 公玉 公仪 公仲 公坚 公伯 公祖 公乘 公晰 公族 姑布 古口 古龙 古孙 谷梁 谷浑 瓜田 关龙 鲑阳 归海 h函治 韩馀 罕井 浩生 浩星 纥骨 纥奚 纥于 贺拨 贺兰 贺楼 赫连 黑齿 黑肱 侯冈 呼延 壶丘 呼衍 斛律 胡非 胡母 胡毋 皇甫 皇父 j兀官 吉白 即墨 季瓜 季连 季孙 茄众 蒋丘 金齿 晋楚 京城 泾阳 九百 九方 睢鸠 沮渠 巨母 k勘阻 渴侯 渴单 可汗 空桐 空相 昆吾 l老阳 乐羊 荔菲 栎阳 梁丘 梁由 梁馀 梁垣 陵阳 伶舟 冷沦 令狐 刘王 柳下 龙丘 卢妃 卢蒲 鲁步 陆费 角里 闾丘 m马矢 麦丘 茅夷 弥牟 密革 密茅 墨夷 墨台 万俟 昌顿 慕容 木门 木易 n南宫 南郭 南门 南荣 o欧侯 欧阳 p逄门 盆成 彭祖 平陵 平宁 破丑 仆固 濮阳 q漆雕 奇介 綦母 綦毋 綦连 祁连 乞伏 绮里 千代 千乘 勤宿 青阳 丘丽 丘陵 屈侯 屈突 屈男 屈卢 屈同 屈门 屈引 r壤四 扰龙 容成 汝嫣 s萨孤 三饭 三闾 三州 桑丘 商瞿 上官 尚方 少师 少施 少室 少叔 少正 社南 社北 申屠 申徒 沈犹 胜屠 石作 石牛 侍其 士季 士弱 士孙 士贞 叔孙 叔先 叔促 水丘 司城 司空 司寇 司鸿 司马 司徒 司士 似和 素和 夙沙 孙阳 索阳 索卢 t沓卢 太史 太叔 太阳 澹台 唐山 堂溪 陶丘 同蹄 统奚 秃发 涂钦 吐火 吐贺 吐万 吐罗 吐门 吐难 吐缶 吐浑 吐奚 吐和 屯浑 脱脱 拓拨 w完颜 王孙 王官 王人 微生 尾勺 温孤 温稽 闻人 屋户 巫马 吾丘 无庸 无钩 五鹿 x息夫 西陵 西乞 西钥 西乡 西门 西周 西郭 西方 西野 西宫 戏阳 瑕吕 霞露 夏侯 鲜虞 鲜于 鲜阳 咸丘 相里 解枇 谢丘 新垣 辛垣 信都 信平 修鱼 徐吾 宣于 轩辕 轩丘 阏氏 y延陵 罔法 铅陵 羊角 耶律 叶阳 伊祁 伊耆 猗卢 义渠 邑由 因孙 银齿 尹文 雍门 游水 由吾 右师 宥连 於陵 虞丘 盂丘 宇文 尉迟 乐羊 乐正 运奄 运期 z宰父 辗迟 湛卢 章仇 仉督 长孙 长儿 真鄂 正令 执头 中央 中长 中行 中野 中英 中梁 中垒 钟离 钟吾 终黎 终葵 仲孙 仲长 周阳 周氏 周生 朱阳 诸葛 主父 颛孙 颛顼 訾辱 淄丘 子言 子人 子服 子家 子桑 子叔 子车 子阳 宗伯 宗正 宗政 尊卢 昨和 左人 左丘 左师 左行 刘文 额尔 达力 蔡斯 浩赏 斛斯 夹谷 揭阳 以下是单姓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章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我觉得莫、单、茶三个姓很有feel。)

3.中国古代的姓都有哪些

这。就多了点吧 复姓【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 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单姓【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拓拔 夹谷

宰父 谷梁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 海

羊舌 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牟佘佴

伯 赏 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 言 福

百 家 姓 终】

4.中国古代姓氏有哪些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拓拔 夹谷 宰父 谷梁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 海 羊舌 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牟佘佴 伯 赏 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 言 福 百 家 姓 终 [编辑本段]附录2:中国现存复姓 B:百里 北堂 北野 C:淳于 单于 成公 叱干 叱利 褚师 D:端木 东方 东郭 东宫 东野 东里 东门 第二 第五 独孤 段干 达奚 G:公孙 公广 公上 公冶 公羊 公良 公祖 公玉 公西 公 公孟 公伯 公仲 公户 公仪 公山 公门 公坚 公乘 哥舒 谷梁 谷利 高堂 贯丘 H:皇甫 赫连 呼延 胡母 J:亓官 夹谷 即墨 L:令狐 梁丘 闾丘 刘傅 卢蒲 M:慕容 万俟 N:南宫 南门 南荣 南野 女娲 纳兰 O:欧阳 P:濮阳 Q:青阳 漆雕 R:壤驷 S:上官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司宾 士孙 申屠 叔孙 叔仲 侍其 T:澹台 拓跋 太史 太叔 太公 秃发 W:闻人 王孙 王官 王叔 巫马 微生 X:夏侯 西门 鲜于 轩辕 相里 Y:宇文 尉迟 乐正 延陵 羊舌 羊角 Z:诸葛 颛孙 仲孙 仲长 长孙 钟离 宗政 左丘 主父 宰父 子书 子车 子桑。

5.中国古代姓氏有哪些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章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6.中国古代的基本姓氏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章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7.关于中国古代史生活常识

中国古代史常识之一1、姓和氏有什么区别?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姓,人所生也”(《说文》),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

这一时期,实行氏族外婚制,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因而姓还起着“别婚姻”的作用。我国最早从女而成的原姓十几个,如姚、姜、姬、姒等,它们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

由于人口不断地繁殖,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以别贵贱”,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命氏之法主要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卿大夫以所赐的采邑为氏,有的以职官为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

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因而在贵族女子称谓中则著之以姓,因为“姓”可表明她出生于某个氏族,起到“别婚姻”的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混乱,姓氏逐渐混同。

到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古人改姓之事常有发生。

2、古人是怎样取名的? 随着语言文字和文化观念的发展,中国古代的人取名也越来越复杂,既有“名”又有“字”,有的还有“号”。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故又称“表字”。“字”是男女成年后才加取的,表明他们开始受到尊重。

一般名、字多由父母长辈所取,其中多表达长辈对子女的期望。如关羽,字云长,意为“展翅入云”;赵云,字子龙,取“云从龙”之意。

“号”,是人的别称,又叫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以寄托或标榜自己的某种情操和旨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以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为“六一居士”,以表示自己鄙视利禄;南宋画家郑思肖在宋亡后自号“所南”,以示心向南方,不忘故宋。封建社会中的士大夫往往有自己的别号,宋代以后,取别号之风尤盛。

古人对取“名”、“字”比较重视。有的古人名、字涵义相近或相辅,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尔雅.释地》:“广平曰原。”)岳飞,字鹏举。

有的古人名、字取自古书上的名句或成语,例如曹操,字孟德,出《荀子》“夫是之谓德操”句。有的古人名、字互为反义,例如曾点,字皙。

(点,黑也;皙,白也。)有的古人还有“小字”,即乳名,例如曹操被称为阿瞒,刘禅被称为阿斗,都是乳名。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字中加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长幼,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示同辈关系。 同样,古人在名、字、号的用法上也很有讲究。

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在尊称、下对上称呼时则称字、号,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时直呼其名,是一种很不礼貌的做法。

3、古人在交往中,称呼方面应遵循怎样的规矩? 古人一向重视礼仪,因而在日常交往中的自称和相互称呼方面,形成一套较严格的规矩。 一般来说,在相互交谈或书信往来中,凡提到自己的则用谦称或卑称。

在古人的自我谦称中,使用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鄙人”,即自谦为见识浅陋之人;“不才”、“不佞”,即自谦为无才能之人;“不敏”,即不聪明之自称;“不肖”,即自谦为不贤之人。此外,一般男子自称“臣”、“仆”,女子自称“妾”、“奴”、“奴家”,年轻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学生”、“晚生”、“后学”,老百姓在官吏面前自称“小人”、“小民”等等,都是常见的自谦之词。

即使是地位尊显的帝王和诸侯也有谦称,一般自称“孤”、“寡”。只是后来,“孤家寡人”渐渐成为帝王的专门自称。

与此不同的是,古人在相互称呼对方时,往往使用尊称。古时常用的尊称有:“父”、“子”、“长者”、“先生”、“公”、“君”、“足下”等等,对象不同,使用的尊称也会有所不同。

“父”,是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如仲尼父、伯禽父;“子”,多用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如孔子、孟子;也有的在字的前面加“子”,如子产(公孙侨)、子贡(端木赐);“长者”,一般用来对有德行之人的尊称,一些古代名人如伍子胥、信陵君等,都被人称为“长者”。“先生”,古人对师长、老人、有德行者均称“先生”。

至于“公”、“君”和“足下”,它们运用范围很广泛。在古代官场中,还有一些专用的尊称,如君称臣作“卿”、“爱卿”,臣称君作“陛下”。

另外,人的字、号,也属尊称,但只能用于特指的个人。4、什么是避讳? 所谓“避讳”,指的是古人在言谈和书写时要避免君父尊亲的名字,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

避讳起源于周朝。秦汉以后,随着。

8.谁能谈谈中国姓氏方面的知识

中国姓氏的由来张 、王 、李 、赵 、钱 、孙 …我 们 每 个 人 都 有 自 己 的 姓 氏 。

这 些 姓 氏 是 如 何 产 生 的 呢 ?在 上 古 三 代 , 姓 和 氏 不 是 一 码 事 。 氏 是 从 姓 那 儿 派 生 出 来 。

从 汉 代 开 始 , 姓 氏 混 而 为 一 。 现 代 我 们 中 国 人 的 姓 , 大 部 分 是 从 几 千 年 前 代 代 相 传 下 来 的 。

考 其 来 历 , 大 致 可 分 为 12种 类 别。1), 以 姓 为 氏 。

姓 作 为 氏 族 公 社 时 期 氏 族 部 落 的 标 志 符 号 而 产 生 ,其 后 人 有 的 便 直 接 承 袭 为 氏 。 母 权 制 氏 族 社 会 以 母 亲 为 姓 , 所 以 那 时 许 多 姓 都 是 女 字 旁 。

如 : 姬 、姜 、姒 、姚 等 。2), 以 国 名 为 氏 。

如 我 们 所 熟 悉 的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诸 侯 国 :齐 、鲁 、晋 、宋 、郑 、吴 、越 、秦 、楚 、卫 、韩 、赵 、魏 、燕 、陈 、蔡 、曹 、胡 、许 等 , 皆 成 为 今 天 常 见 姓 。3), 以 邑 名 氏 。

邑 即 采 邑 , 是 帝 王 及 各 诸 侯 国 国 君 分 予 同 姓 或 异 性 卿 大 夫 的 封 地 。 其 后 代 或 生 活 在 这 些 采 邑 中 的 人 有 的 便 继 之 为 氏 。

如 周 武 王 时 封 司 寇 岔 生 采 邑 于 苏 (今 河 北 省 临 漳 县 西 ), 岔 生 后 代 便 姓 苏 。 据 统 计 , 以 邑 为 氏 的 姓 氏 近 200个 。

一 些 复 姓 由 于 漫 长 的 历 史 演 变 , 至 今 已 不 复 存 在 。4) 以 乡 、亭 之 名 为 氏 。

这 类 情 况 不 多 , 今 日 常 见 姓 有 裴 、陆 、阎 、郝 、欧 阳 等 。5) 以 居 住 地 为 姓 。

这 类 姓 氏 中 , 复 姓 较 多 , 一 般 都 带 邱 、门 、乡 、闾 、里 、野 、官 等 字 , 表 示 不 同 环 境 的 居 住 地 点 。以 先 人 的 字 或 名 为 氏 。

出 自 此 条 的 姓 氏 很 多 , 据 统 计 有 五 六 百 个 ,其 中 复 姓 近 200个 。 如 周 平 王 的 庶 子 字 林 开 , 其 后 代 以 林 性 传 世 。

宋 戴 公 之 子 公 子 充 石 ,字 皇 父 , 其 孙 以 祖 父 字 为 氏 , 汉 代 时 改 皇 父 为 皇 甫 。以 次 第 为 氏 。

一 家 一 族 , 按 兄 弟 顺 序 排 行 取 姓 , 如 老 大 曰 伯 或 孟 ,老 二 曰 仲 , 老 三 曰 叔 , 老 四 曰 季 等 。 后 代 相 沿 为 氏 , 表 示 在 宗 族 中 的 顺 序 。

但 也 有 例 外 。 鲁 庄 公 之 弟 庄 父 、排 行 老 二 , 本 为 仲 氏 、仲 孙 氏 , 因 他 有 弑 君 之 罪 , 后 代 便 改 姓 孟 , 或 姓 孟 孙 。

8), 以 官 职 为 氏 。 如 司 徒 、司 马 、司 空 、司 士 、司 寇 等 。

一 些 以 官 职 为 姓 的 姓 氏 , 单 从 字 义 上 看 , 也 可 以 分 辨 出 来 , 如 籍 、谏 、库 、仓 、军 、厨 等 。9), 以 技 艺 为 氏 。

如 巫 、卜 、陶 、匠 、屠 等 。10), 古 代 少 数 民 族 融 合 到 汉 族 中 带 来 的 姓 。

11), 以 谥 号 为 氏 。12), 因 赐 姓 、避 讳 而 改 姓。

9.关于中国古代史生活常识

中国古代史常识之一1、姓和氏有什么区别?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姓,人所生也”(《说文》),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

这一时期,实行氏族外婚制,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因而姓还起着“别婚姻”的作用。我国最早从女而成的原姓十几个,如姚、姜、姬、姒等,它们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

由于人口不断地繁殖,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以别贵贱”,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命氏之法主要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卿大夫以所赐的采邑为氏,有的以职官为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

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因而在贵族女子称谓中则著之以姓,因为“姓”可表明她出生于某个氏族,起到“别婚姻”的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混乱,姓氏逐渐混同。

到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古人改姓之事常有发生。

2、古人是怎样取名的? 随着语言文字和文化观念的发展,中国古代的人取名也越来越复杂,既有“名”又有“字”,有的还有“号”。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故又称“表字”。“字”是男女成年后才加取的,表明他们开始受到尊重。

一般名、字多由父母长辈所取,其中多表达长辈对子女的期望。如关羽,字云长,意为“展翅入云”;赵云,字子龙,取“云从龙”之意。

“号”,是人的别称,又叫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以寄托或标榜自己的某种情操和旨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以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为“六一居士”,以表示自己鄙视利禄;南宋画家郑思肖在宋亡后自号“所南”,以示心向南方,不忘故宋。封建社会中的士大夫往往有自己的别号,宋代以后,取别号之风尤盛。

古人对取“名”、“字”比较重视。有的古人名、字涵义相近或相辅,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尔雅.释地》:“广平曰原。”)岳飞,字鹏举。

有的古人名、字取自古书上的名句或成语,例如曹操,字孟德,出《荀子》“夫是之谓德操”句。有的古人名、字互为反义,例如曾点,字皙。

(点,黑也;皙,白也。)有的古人还有“小字”,即乳名,例如曹操被称为阿瞒,刘禅被称为阿斗,都是乳名。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字中加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长幼,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示同辈关系。 同样,古人在名、字、号的用法上也很有讲究。

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在尊称、下对上称呼时则称字、号,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时直呼其名,是一种很不礼貌的做法。

3、古人在交往中,称呼方面应遵循怎样的规矩? 古人一向重视礼仪,因而在日常交往中的自称和相互称呼方面,形成一套较严格的规矩。 一般来说,在相互交谈或书信往来中,凡提到自己的则用谦称或卑称。

在古人的自我谦称中,使用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鄙人”,即自谦为见识浅陋之人;“不才”、“不佞”,即自谦为无才能之人;“不敏”,即不聪明之自称;“不肖”,即自谦为不贤之人。此外,一般男子自称“臣”、“仆”,女子自称“妾”、“奴”、“奴家”,年轻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学生”、“晚生”、“后学”,老百姓在官吏面前自称“小人”、“小民”等等,都是常见的自谦之词。

即使是地位尊显的帝王和诸侯也有谦称,一般自称“孤”、“寡”。只是后来,“孤家寡人”渐渐成为帝王的专门自称。

与此不同的是,古人在相互称呼对方时,往往使用尊称。古时常用的尊称有:“父”、“子”、“长者”、“先生”、“公”、“君”、“足下”等等,对象不同,使用的尊称也会有所不同。

“父”,是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如仲尼父、伯禽父;“子”,多用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如孔子、孟子;也有的在字的前面加“子”,如子产(公孙侨)、子贡(端木赐);“长者”,一般用来对有德行之人的尊称,一些古代名人如伍子胥、信陵君等,都被人称为“长者”。“先生”,古人对师长、老人、有德行者均称“先生”。

至于“公”、“君”和“足下”,它们运用范围很广泛。在古代官场中,还有一些专用的尊称,如君称臣作“卿”、“爱卿”,臣称君作“陛下”。

另外,人的字、号,也属尊称,但只能用于特指的个人。4、什么是避讳? 所谓“避讳”,指的是古人在言谈和书写时要避免君父尊亲的名字,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

避讳起源于周朝。秦汉以后,随着。

中国古代姓氏的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