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文史常识

2022-06-07 综合 86阅读 投稿:萌面人

1.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有哪些

春秋时期的管仲不仅以其思想成为众多学者孜孜不倦研究的对象,而且他的日常言行也成为中国成语宝库中的经典,并世世代代影响着后人。

其中,“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一词别有深意。下面就了解一下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吧。

古人不敢自称“我” 古人有很多第一人称的代词,譬如吾、余、予、我,但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公共场合,真正自称为“我”、“吾”、“余”的,却是少之又少。在古代,公开自称“我”、“余”甚至会被大家讥为不懂礼仪。

据考证,至少从晋朝开始,各级官僚已经不习惯于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代自己了,他们热衷于自称“下官”来显示自己的谦卑。唐人虽然旷达,但在相互交往之时依然羞于自称“我”,而是用略显青涩的“小生”来指代自己。

宋朝则再进一步,那时的官僚喜欢自称“卑职”,普通人则更愿意自称“晚生”。 不耻下问向谁问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遇到问题就去请教别人,开口就是“这个问题有些复杂,我只好不耻下问来了”。

明明是不懂,还要搬出来这个词,用错了也不知道。一个人有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既然自己的学问比不上别人,又何谈“不耻下问”呢?在交往中,千万注意别犯这种错误。

“淑女”“美女”大不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所以称为君子的好配偶,当然是要符合“君子”的审美标准。

在古代,人们评价女子,讲究“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所以“窈窕淑女”不仅仅指的是貌美,更重要的是心美。

只有内外兼修,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才能成为君子的好配偶。社会发展了,美女多了,可是淑女少了。

美女变成一种大众资源,淑女倒成了濒危物种,实在可叹! “美轮美奂”房屋好 “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

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不能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

“丰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

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

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切勿乱抛“橄榄枝” 有关“橄榄枝”的典故,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的第八章。为了摸清洪水泛滥的情况,诺亚放出鸽子去试探。

当时世界上一片汪洋,鸽子无法落地,便又飞回方舟。七天以后,诺亚再次放飞了鸽子。

等到晚上,鸽子飞回来了,嘴里还叼着一片橄榄叶,诺亚由此获知地上的洪水已退。后来,人们便把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双方交战,一方求和,便可说“伸出橄榄枝” 。 “七月流火”非天热 “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中,七月并非公历七月,而是指农历。如果换算为公历,那就是相当于八九月份。

“火”是指大火星,大火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大火星则是恒星。

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心宿二。它是一颗着名的红巨星,放出火红色的光亮。

“流”指的是西沉,就是向西边落下。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这颗红色的巨星就会落向夜空的西边,也就是把这种天象变化当作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

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 问鼎没有拿第一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等特殊意义。

问鼎”的典故出《左传·宣公三年》,说的是楚庄王率军来到洛阳,在周天子眼皮底下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遭到王孙满的斥责。

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

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而代之的意思。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

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倒”的只能是“楣” 很多人误把“倒楣”作“倒霉”. 倒楣一词约于明末出现,当时科举成为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门路.虽然明朝已有相对完善的。

2.中国人最容易误解的文学常识有哪些

/f?kz=13376063中国作家作品 (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

著名篇目《关睢》、《氓》、《伐檀》、《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

主要作品为《左传》,《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传”为解释经书的文字。

《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

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诸子哲理散文。《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尊称为卿。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

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李斯的代表作是论辩文《谏逐客书》。 8·韩非,法家集大成者。

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9·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

《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10·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

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1·《战国策》,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

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

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 12·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

主要作品为《新书》十卷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

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13·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14·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历史散文。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一,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首。

作者: Komee 2005-4-12 22:33 回复此发言 --------------------------------------------------------------------------------2 [语文盘点区]文学常识大全 15·班固,字孟坚,“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

《苏武传》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16·乐府,著名作品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

3.英美女性文学的语言使用

英国女性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中世纪留下笔墨的仅有三位女性:女修道士朱丽安(Julian,1342-1416);献身基督教的玛格丽·坎朴(Margery Kempe ,1373-1438);以及生平事迹不详的朱丽安娜,伯纳斯(Juliana Berners,1388-?) 从海伦和葛忒露德看男权语境 古老的拉丁俗语说:“女人不过是子宫而已。”

亚里士多德宣称:“女性之所以是女性,在于其根本上就缺少某些品质。”在欧洲文学史上,女性在无声中遭受了至少两千年的性别歧视,遭受了男性在语言上对女性实施的暴力。

男性语言的霸权一方面表现在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和人格的贬损,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用语言铺设男性意识形态的霸权语境:女人只是男人的性对象、是物质,如国土、如财产,而不是具有平等身份的同类,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海伦和葛忒露德这两个女性形象,就是典型的男权语境中的产物。

希腊神话中的海伦 在希腊神话中,海伦是宙斯之女、斯巴达王后,拥有绝世美貌,在她做王后之前就曾被抢过,后被哥哥救回。海伦当上王后以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为了得到她而放弃了远征计划,将其劫走,导致了持续十年的特洛伊战争,最终海伦被夺回。

从海伦两次被劫走两次被夺回的过程来看,这一切都源于她的美貌,无关乎她的个人意志。也就是说,女人是男人的欲望对象,而不是拥有自由意志的“人”,正如阿奎那所谓女性只是物质的说法。

这一神话突出地反映了男性语言对女性实施的暴力。据现代考古和历史研究证实,希腊对特洛伊的战争的确存在过,但这场战争并非是神话中所描述的复仇战争,而是希腊为争夺特洛伊的重要地理位置和贸易权益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但是文学却将这场男人统治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战争归咎于一个女人的美貌。文学是人类意识和语言的产物,是内容丰富的文化语境的反映。

从这一文学现象,我们不但得以窥见当时的男性在行为上可以随意践踏女性的历史原貌,而且还获得了男性在语言上可以对女性任意施暴的有力证据。行为暴力固然残酷,弥漫的硝烟毕竟可以被岁月掩埋,而语言暴力却早已浸入文化内部,形成天罗地网般的意识形态。

可怕的是,有人甚至早把神话当成历史真相,难怪徐向英、于兴兴编著《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文史常识》来澄清历史事实。 《哈姆雷特》中的葛忒露德 葛忒露德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她是哈姆雷特的母亲,先后做了两个国王的王后。

当哈姆雷特看见母亲在父亲去世不久之后就嫁给新的国王克劳迪斯时,他愤怒地说道:“女人啊女人,你的名字叫脆弱……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会有更长久的悲伤。”⑥而克劳迪斯为了权力和女人,连手足都可以杀掉,哈姆雷特对他却没有做出这样的评价:“男人啊,男人,你的名字叫残忍!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会有更长久的悲伤。”

这完全不是一个儿子可以对母亲讲的话,更何况是具有理性的王子。作为儿子,哈姆雷特用这样的语言评价母亲,反映了莎士比亚所处时代的男权语境:男人可以对女人肆意实施语言暴力。

在这样的语境下,莎士比亚当然不会让葛忒露德开口发问“生存还是死亡”,也不会让身为母亲的她拥有权力反问哈姆雷特:“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不会对母亲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混账话!” 海伦何以成了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罪魁祸首?葛忒露德何以成为莎士比亚笔下被鞭笞的对象?这是男人占有绝对话语权的结果,是男人营造霸权语境的结果。研究发现:“1580年到1589年间,英国妇女的文盲率达90%以上,而在1720年到1729年里,妇女文盲降至45%。”

从“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9世纪)到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1564—1616),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欧洲文学史上,女性的地位一直都没有实质性改变,她们在男性霸权语境之下长期处于失声状态。“为什么在18世纪之前,没有妇女持续不断地写作?”⑧这是伍尔夫在仔细研读英国文学史后发出的疑问,在男性霸权语境下,女性不可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更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历史。

海伦和葛忒露德,这两个跨越两千多年的女性形象串起了一部男人用暴力语言为女人编写的历史。 从迪金森和西苏看女作家的突围 伍尔夫强调,女性要想实现与男性同等的创作条件,必须要有物质作为保障。

“她相信,当女性最终获得了与男性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平等之后,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她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了。”果真如此吗?在男性霸权语境下,拥有经济地位的女性要怎样写作才能从中突围出来呢?怎样才能构建她们的女性身份呢? 诗人迪金森 美国作家艾米丽·迪金森(Emily Dickinson, 1830—1886)可谓是世界女性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在语言形式和行为方式两方面都拒绝被纳入男性的权力语境。

当欧洲的女作家们采用小说体裁描写女性婚恋生活、表达她们对男女平等的诉求之时,迪金森却用诗歌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迪金森一生与诗歌为伴,诗作多达一千七百七十五首,她的语言无论在句法、语法、大小写、标点符号、还是传统格律上都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

她从未想过要成为一名大众诗人,她拒绝为了迎合出版要求而修改其。

4.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话第7期:他是带来厄运的人吗

儿时听的有些词,如今看来,大有不可思义之感。

如出现火情,人们常说“救火”去。这火能去救吗?这岂不是把火势越救越旺吗?过去有人把救护车说成是“救命车”,车子是不能救人命的。

这种错误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约定俗成的词意,尽管是错误的,人们还是不以为然。 然而这种语言错位的方式,在今天,仍然不断地演化着。

最近,由郭灿金、张召鹏撰写的《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一书,举出了大量的实例,讲述了语言错位的趣味性。但是有些语言错位,却让人有些不安,因为这种语言错位太离谱了。

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观照一下。 “跳槽”在明清小说、笔记或是野史中,我们不时地看到“跳槽”这个词。

徐珂的《清稗类钞》对“跳槽”给出了非常确定的解释:“原指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

意思她“移情别恋”“另就新欢”了。明代冯梦龙编的民集《挂枝儿》里就有一首名叫《跳槽》的,中的青楼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

改革开放后,人们把变换工作称之为“跳槽”。一个充满另种含意的词却被人们不断地挂在口中,而不知它的原来含意。

想来,倒有一番兴味。 “丰碑”碑在《说文》解释为竖石,意为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木桩。

《檀弓》解为公室视丰碑。(注)丰碑,斲大木为之,形如石碑,於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於闲为鹿卢,下棺以繂绕。

意思说,古代人将木棺下入墓穴,需要用四面的石碑加绳索像卷扬机那样,才能完成。春秋时就出现“碑”这个名称,但它当时是宗庙里拴供祭祀用的牲畜的石桩子,同时,人们也根据它在阳光下投出的影子的方位来推算时间。

如今人们把丰碑理解成伟人功迹的记录。这一演变,却与原意相差甚远啊! “五毒俱全”五毒原为由“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药材组合的一副猛药。

《周礼·天官》说:“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又变成了五种中药材,如石胆,丹沙、雄黄、礐石、慈石。

在这五种药材中,石胆主金创、诸邪毒气,丹沙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瘘,慈石主周痹风湿。 如今的五毒俱全却成了贬意词了,形容秉性极为低劣的人。

这种人在 “吃、喝、嫖、赌、抽大烟”的五种恶习上,一应俱全而被人们鄙视。 “衣冠禽兽”据《中华成语大辞典》解释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

比喻品德败坏的人。我想,这可能又是望文生义演变成形容恶人的贬义词。

据明代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绘龙,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绘螭,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

本来,“衣冠禽兽”文武官朝服的赞语。不知何时,“衣冠禽兽”的意思却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

“莘莘学子”这是一句常被人们读错的词。莘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应该读成“xin”。

这个字,不仅普通人经常读错,就连电视台、电台的播音员,时常也把这个字念错了。 “莘莘学子”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组合的词组。

“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然而,有人行文将“莘莘学子”前面加了“一大批”等量词,结果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

“哇塞”如今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了,见到什么令他惊奇的东西,一开口就是哇塞。连赵本山演小品时,也“哇塞”不断。

老年人听起来觉得很刺耳。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词的来历,估计会感到羞愧的。

“哇塞”原是闽南方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流行开了,特别是在影视传媒界。最早传入大陆应该是在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开放的沿海地区,特别是大陆的一些影视明星又刻意模仿,现在连省级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嘴里也经常说,甚至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跟着学了起来。

其实,“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是很不文雅的词。这样一个主谓词组,它的宾语省略了,但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

造成这个不文明的口语传播开来的原因在于,一些影视传媒机构的不负责任,一些影视明星的刻意模仿和一些年轻人的盲目跟风。他们根本不知道“哇塞”是什么意思,只是主观地认为“塞”是一个叹词,跟“哇呀”、“哦哟”、“呜呼”差不多,仅仅是表示惊叹而已。

然而,大错特错也。 由此我想,为了使中国语言的规范化,除了一些错位语言演变成人们约定俗成的用法外,尤其是那些流行语,不知其意万万不能乱说乱用,不然的话,就会闹出笑话来的。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文史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