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乐字的文学常识

2021-11-02 综合 86阅读 投稿:星烁烁

1.醉翁亭记的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因家中有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故称六一.自称醉翁则是因为因为他“饮少辄醉”,说明他容易醉,突出一个“醉”字.而跟他一起喝酒的人当中,“年又最高”,欧阳修年纪最大,所以得到一个“翁”字.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经》、《易经》、《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苏教版中,选自《文忠集》;吉林专版中,选自《欧阳修全集》 中心:宋仁宗庆历五年(一零四五),参加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2.关于“乐府“诗的文学常识.

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当然首先表现在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现实主义传统继承上。正是在汉乐府民歌的滋养下,直面人生的汉代诗人创作才逐渐活跃起来,从开始时的模拟到创新,为建安诗坛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诗家所推崇的 建安风骨 、魏晋风力 ,又是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一面旗帜。到盛唐,伟大诗人杜甫 即事名篇 所作的 三吏 、三别 等不朽诗章,到中唐,白居易、元稹标举的 新乐府 运动,到晚唐,皮日休 正乐府 ,整个唐代,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都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起指导作用。甚至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在旧民主主义的革命时代,仍自觉地取 乐府之神理.至于汉乐府民歌所开创的五言诗体,一直作为中国古典诗体的主流,以及汉乐府民歌在叙事技巧、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后世起到的显著作用,都已有目共睹,毋庸赘言了。

3.醉翁亭记的文学常识

1、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

第一段 交代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做亭者及命名原因,写出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引出“乐”字,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第二段 醉翁亭周围的景色,即自然赏景之乐;

第三段 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酣之乐;

第四段 喝醉酒归来时所见之感,并抒发自己的感受——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

2、中心思想: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以“乐”来排遣心中被贬的痛苦和于民同乐的思想,。

3、写作特色

(1)寄情于山水,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2)由外及内,由远及近运用对仗、反复及判断句式使文章一唱三合,有节奏感,有韵律美。

(3)写景写人抓住特点,文字简练。

三、要点

1、游琅玡山的四个情形可依次概括为: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

2、“太守醉也”并非因酒而起,而是因为:自然的美景和百姓的安宁富足。

3、文中交代作者自号“醉翁”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下文与之呼应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有关文学常识

请欣赏: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遗怀》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何承天《上邪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水浒传》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江》之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水浒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二首》之一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千磨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关于词的文学常识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

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词起源于民间,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前,研究中很难见到民间作品。

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才补救了这方面的缺陷。敦煌词曲数量很大。

其中有温庭筠、李野(唐昭宗)、欧阳炯词共五首,其余为无名氏之作。作者范围广泛,多属下层,写作时间大抵起自武则天末年,迄于五代。

其中最重要的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收词30首,抄写时间不迟于后梁乾化元年(911),比《花间集》的编定(后蜀广政三年,940),早出近三十年。所用词调,除《内家娇》外,其馀12调,《教坊记·曲名表》均有著录。

其中有慢词,亦有联章体。 敦煌词创作的早期与作者成分来源的民间性,使作品从内容、体制到语言风格,都表现出这些初起的词,初步脱离一般诗歌的大文化系统,开始独立成体的过渡性特征。

朱祖谋跋《云谣集杂曲子》云:“其为词拙朴可喜,洵倚声椎轮大辂。”可以用于对整个敦煌词的评价。

[编辑本段]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乐章,琴趣,诗余,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

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

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运用韵较疏。 长一点的词还可以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词题 前人作词时加于词前的题目。词这种文学体裁初出现时,词调与词题基本上是合一的。

后来,词的内容逐渐与词调脱离,光有词调不足以表明该词的内容,这才另加词题,这大约从宋代开始。如苏东坡的《更漏子》(词调名),外加《送孙巨源》,说明该词为何而作,这后者就是词题。

[编辑本段]词 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6.关于“词”的文学常识

词 拼音:cí 【什么是词】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释义】 ①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典|名词|用词不当。

②语句;话语:台词|歌词|词不达意。③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句子长短不一:词曲|宋词。

【词汇】 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的总称,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 〖例句〗要想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我们不仅要多读多听多说,还要掌握一定的词汇。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一词 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例如: 词的风格 一般有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有关乐字的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