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用药小常识

2021-10-01 综合 86阅读 投稿:走心

1.秋冬季节服药须注意什么

秋季天气转凉,气候干燥,人体开始处于 收缩的状态,这个季节常常会引起一些老年人 咳嗽或咽喉痛,这时就可以服用一些生津润燥 的药物,如银耳冰糖煎服,或再加些川贝效果 更佳,还可服食百合粥、秋梨膏等。

冬季天气 寒冷,为了抗寒保温越冬,人体处于准备贮藏 能量的阶段,此时予以适当的进补,增加体内 的精血、元气,既可防寒抗病,又能为翌年春 天打下一个良好的生长基础。可用人参、枸 杞子、何首乌、杜仲、肉苁蓉、天麻、核桃仁 等,阴阳皆虚者还可服用金匮肾气丸,肠气弱 者可服用人参归肠丸。

2.用药安全知识200字

用药药品安全知识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3.一些秋季小知识,急

秋季生活小常识

1

初秋之时,欲食之味宜减锌增酸,以养肝气。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凋零,气清风寒,节约生冷,以防疾病,此时宜进补养之物生气。

秋季生活小常识

2

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其次,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品,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

秋季生活小常识

3

晚秋季节,心肌梗塞发病率明显增高。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切记进食过饱,其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 淡茶,坚持每天喝二、三杯茶水,对心脏有保健作用。

秋季生活小常识

END

温馨提示

另外,早睡早起,适度的忍受秋凉,郊游登山都是有助于保持活力和提高抵抗身体抗力的

4.秋季如何预防感冒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季节转换较快,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当工作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潜伏期短,一般为1-2天。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流泪、流涕、四肢酸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肺炎等。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在集体单位发生。每年冬季有一个季节性发病高峰,在冷暖交替季节,易发生流感或上呼吸道感染。 防治:预防措施上应注意保暖;增加体育锻炼;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到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家庭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目前正值流感疫苗预防接种之机,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体弱者等可应用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如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和休息。

感冒预防首先要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至关重要,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代谢;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应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手指还要远离眼睛和鼻子。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 特别提醒:从往年看,部分老年人在感冒初期自行服药,结果用药不当反而使病情加重,来医院时已转成肺炎等并发症,因此老年人患感冒后更要及时就医。 治疗秋季感冒的四个误区 1、捂汗治疗

:不少人认为伤风感冒是由于内积寒气引起,主张捂汗治疗,让病人喝热生姜水,用被子蒙住身体,直至捂出一身汗为止。这种做法不一定适应病情,病人出汗过多,容易发生脱水症状,也可能因身体内部电解质失衡而加重病情或引起并发症状。 2、运动治疗:一旦感冒,即刻意进行一些如跑步、打球等运动来缓解,这就是运动疗法,此类方法多为年轻人采用。这种做法有时适得其反,加大运动量治疗感冒会增加体能消耗,使身体抗病能力减弱,存在病情加重的风险。 3、节食治疗:感冒期间没食欲,就应该少食,这种观点欠妥。感冒时肠胃蠕动减慢,消化分泌减少,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引发消化不良,此时应该吃一点稀饭和蔬菜等容易消化食品,且应与平时食量大致相当,不能相差太多。 4、药物治疗:现实生活中,一遇感冒,不少人就盲目吃药,或多种药物同时服用,这种方式有百害无一利。轻度感冒时,人体本身就拥有自愈的能力。长期吃药反而让病菌产生抗药性,降低人体抗病能力。多种药物治疗,更可能存在药力相互抵消,严重时引起毒副作用,产生药物过敏反应。

5.秋季健康生活小常识

秋季生活小常识

秋季是体弱者进补的好时机,鱼则是进补的好水产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2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祖国医学认为食鱼要讲究对症,对症吃“鱼”,它的食用和医用价值才能显现出来。下面列举常见鱼类的药用性能和食疗作用,供选择食用时参考。

鲫鱼:

又名鲋鱼,味甘性温。功效为利水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清热解毒等,主治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症。

带鱼:

可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辅助疗法。常吃带鱼还可滋润肌肤,保持皮肤的润湿与弹性。

青鱼:

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等功效。食用可治疗气虚乏力,胃寒冷痛、脚气、湿痹、疟疾、头痛等症。青鱼所含锌、硒、铁等微量元素,还有防癌抗癌作用。

鲤鱼:

味甘性温。有利尿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肿、乳汁不通、胎气不长等症。

草鱼:

又称鲩鱼,有青鲩、白鲩两色,味甘性温,有平肝、祛风、活痹、截疟之功效。古人认为,鲩鱼肉厚而松,治虚劳及风虚头痛,以其头蒸食尤良。

泥鳅:

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气、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病后盗汗等症。

6.秋季健康生活小常识

金秋季节,秋高气爽,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变化无规律,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另外,我们北方雨水稀少,天气干燥,易出现口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现象,此即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为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加强人体调节机能,适应多变的气候,提醒同学们在日常生活饮食上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感冒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季节转换较快,早、中、晚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当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

★贴心提示

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多增加户外活动,积极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学习生活环境的良好通风,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要适当多饮水,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经常使用冷水洗脸。如果已感染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应大量喝水,宜吃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不宜吃肥腻、煎炸及过凉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食物,如梨、萝卜等。

消化系统疾病

秋季天气凉爽,人的食欲增加,易暴饮暴食,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腹部着凉,或诱发结肠过敏,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此外,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耶尔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痢疾的早期表现有发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症状有阵发性腹痛、腹泻,出现粘液、粘液血、全脓血,便次增多,合下坠感。伤寒则表现发烧时间较长,可有腹胀、全身乏力、脉搏缓慢、表情淡漠、胸腹皮疹、肝脾肿大等症状。

★贴心提示

夜间午间睡觉时要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腹泻及胃部不适。注意食品卫生,不在学院餐厅以外摊点就餐,不购买无卫生许可证的盒饭、小菜及冷饮,不吃过夜及腐败变质的食物,不生吃海(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后食用,确保入口食品的卫生安全。注意个人卫生,应经常洗澡、洗手、剪指甲,尤其注意饭前要用流动水洗净双手。

7.怎么吃药最有效 服药的小常识

1.服药跟饭点很多人简单地把“饭前”理解成“吃正餐以前”,零食、水果等都不算。

其实,但凡肚子里有了食物,就算是“饭后”了。是由于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

注明饭后或餐时服用,多是因为此类药物对消化道有刺激,食物或可减轻这种不适,或其中含有的脂类物质能促进药物吸收。一般饭前指的是在饭前半小时至1小时,空腹指的是进餐2—4小时后。

服药频率多为一天一次至一天三次,老百姓常把“一日三次”简单地等同于跟着三顿饭走。其实,一天服药几次,多长时间服一次,是药学家根据24小时内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制订出来的。

徐燕侠指出,如果服药为“一日三次”,应每隔8小时服一次;若一日两次,应每隔12小时服一次。考虑到多数人的作息习惯,一日三次可以安排在早上7点,下午2点—3点,晚上10点;一日两次则应该安排在早上7点和晚上7点。

8.日常生活中安全用药常识有哪些

1. 家里应准备药品:

①常见病用药:如伤风感冒、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病常用药;拉稀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病常用药;其他如鱼肝油、钙片、五官科及皮肤科病外用药等。

②常用的药:治疗各系统病的药种类很多,家里应备的只能是常用的。作用相似的药物很多,挑选一部分备用即可。

③安全的药:儿童用药要求较严,使用不当极容易发生不良后果。备用的药应该是副作用少、毒性反应小、使用方法简便的药品。

④使用方便:家里常备药主要以口服药、外用药为主。注射药尽量少用,因使用不当,掌握不好,容易发生过敏、中毒而造成不良后果。

⑤便于存放的药:家庭常备药存放的时间一般较长。这就需要存放的药量少些,特别是容易变质失效的药更应少备些。具体地说,应以药片为主,水剂为辅。要选择些包装比较好的药物存放。

⑥易于掌握的药:各种药都各有用量、用法、适应症和副作用,复杂的家长难以掌握。因此,应备用的药要少而精,种类少些,易于记住,便于使用,可少出差错。

2. 服感冒药不宜吃甜食:医学实验证明,如果在空腹状况下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时,一般只需要20分钟左右,血液里的药物浓度就可以达到最高。而当患者胃里有糖类食物时,感冒类药物的吸收则会推迟2小时,影响其发挥作用。甜食进食过多,也会使大量糖分进入血液,从而导致患者食欲更差。此外,甜食中的糖分进入人体后,还可促进皮质醇分泌,皮质醇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会使得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大幅降低,所以切记在感冒时不要服用甜食和甜饮料。

3. 服抗生素不宜喝果汁、牛奶:中国人几乎大病小病都要吃点抗生素才安心。无论服用抗生素的做法对不对,都要记得在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内不要饮用果汁或牛奶。这是因为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中富含的果酸,可以加速抗生素的溶解,会降低抗生素的药效,还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增加毒副作用;而牛奶则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也就达不到应有的疗效。

4. 服止泻药不宜喝牛奶:腹泻期间,我们的食欲也常常会随之下降,为了补充丢失的营养,我们常常会饮用营养价值比较高的牛奶来代替食物,但你不知道的是,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药效,牛奶中的乳糖成分还容易加重腹泻症状。因此,拉肚子期间千万不能饮用牛奶。

5. 服布洛芬不宜喝咖啡、可乐:布洛芬就是我们常说的芬必得,它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头痛、关节痛、牙痛、感冒发热它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由于布洛芬本身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性,为了避免疼痛加重,我们要尽量避免饮用如咖啡、可乐中等会刺激胃酸分泌的饮品,以免加剧布洛芬对胃黏膜的毒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6. 服降压药不宜吃柚子:医生建议,在服用降压药期间,最好不要食用柚子或者饮用柚汁。如果非要食用应该在食用柚子后的12小时后再服用相应的降压药。这是因为柚子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叫呋喃香豆素,它能够影响肝脏的一种酶的功能,使这种酶对药物的代谢作用大大减低,导致体内血药浓度增加。同时,柚子中的柚皮素又会加快肠道对药物的吸收。药物吸收的过快,代谢的过慢会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降压药与柚子同服,患者会出现药物过量的一些反应,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严重的甚至出现休克。

7. 服利尿剂不宜吃香蕉、橘子:利尿剂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但大家需要注意,服用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而香蕉、橘子等水果,本身含钾较高,患者服用后,体内钾蓄积过多,容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秋季用药小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