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小知识

2022-06-05 综合 86阅读 投稿:北凌萱

1.大学生心理辅导的要点,关于学习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复习题 简答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一是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二是接受他人,善于人处;三是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四是接受生活,乐于工作;五是能够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六是人格完整和谐;七是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大学生应在哪些方面着重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答案要点:一是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二是培养时间管理能力;三是培养表达能力;四是培养实践能力;五是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六是培养创新能力。 3、如何提高自我的挫折承受能力? 答案要点:一是善于调节自我抱负水平;二是提高挫折认知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自我归因;四是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简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不够深刻 二、自我意识增强,但还不成熟 1、自我意识开始分化,迅速发展 2、自我意识矛盾凸显,调控能力较弱 3、自我意识矛盾不但激化,出现混乱。 三、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 。

四、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够平衡和稳定 5、简述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的标准:自我定位准确,积极而客观,自尊与自信,自主并善于合作,自我同一性良好,有效自我控制。

一、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自我,客观而准确的评价自我 1、与他人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 2、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 3、通过反省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来认识和评价自我 4、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借活动成果认识和评价自我 二、以积极的态度认同、肯定和接纳自我 1、顽强的意志力 2、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 3、创造机会,参加实践,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培养自信心 4、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5、积极暗示自我。三、积极的完善自我 1、建立科学正确的理想自我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展示自我 3、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6、简述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1、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明确时间管理的目的 3、明确个人时间计划 4、做事要有次序 5、每天安排特定做事时间 6、用个人价值来决定自我目标 7、切勿做事拖拉 8、杜绝浪费时间 9、注重借鉴他人 7、简述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绪。 一、善待烦恼 二、学会情绪表达 向自我表达,向他人表达,向环境表达,升华表达。

三、情绪的ABC理论 导致不良情绪的不合理理念: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8、情绪ABC理论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哪三个特征? (1)绝对化要求(2)过分概 况化(3)糟糕至极 9、什么是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因素? 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与需要,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人际交往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品的交换,从静态的角度,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即人际关系。

影响人际关系建立的因素,第一,空间距离。第二,才能与人际吸引。

第三,个性品质与人际吸引。第四,相似或互补。

第五,外貌产生吸引力。 10、如何对学习动机缺乏心理进行自我调适? (1)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标准; (2)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提高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4)培养与保持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 11、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答:遗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自我调控 12、如何调试自己的不良情绪 答:音乐、运动、倾诉、哭、正确的信念、转移注意力、自我控制 二.论述题 1、谈谈如何维护正常的心理? 参考答案要点: 1、对心理健康定义定义的理解。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接受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3、结合心理课上所讲授的内容,例如:(1)确立大健康意识和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意识(2)掌握一定的心理自我保健方法①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客观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塑造完善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②学会与人相处、乐于与人交往 接受差异,尊重个性,学会换位思考,与人相处不卑不亢,尺度合适③正视现实,适应环境从实际出发以积极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学会客观的看待问题,面对挫折时积极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④学会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3)学会求助心理咨询机构。

并结合学生实际作答。 2、结合自身经历及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谈一谈大一新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困惑及应对策略 1、新生发展性危机期 这种情况我们也通常称之为适应困难。

自我认识的落差造成了强烈的失落感,生活上难以适应,人际关系紧张每年九月对于刚迈人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意味着人生又开始了新的历程,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幻想。然而随着军训、专业课的初步接触,曾经在脑海中憧憬了无数次华丽的大学梦逐渐在现实中降温,他们渐渐感到大学校园并不是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王国:学习紧张、生活枯燥、亲人远离、人。

2.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和小常识

心理健康小知识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和重要行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

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

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3.心理小常识

每日心理学

1.不要在流泪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情绪负面的时候说话越少越好。

2.不要去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不要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一个人身上,你还有父母,还有其他朋 友。

3.不要害怕做错什么,即使错了,也不必懊恼,人生就是对对错错,何况有许多事,回头看来,对错已经无所谓了。

4.有负面情绪是正常 的,但是自己一定要知道,要明白这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在其余的时间里,要尽量的让情绪平稳起来。

5.那个人突然不联系你了,很正常;那个人突然 又联系你了,也很正常,这也不说明什么。

6.如果不懂,就说出来,如果懂了,就别说,笑笑即可。

7.一切的烦恼都是自找的,因此也只能自 己解决,不要找朋友哭诉,找他们去打球。

8.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即使是很蠢的话,再蠢也比言而无信好。

9.无论发生怎样的变故,不要打 破生活原有的规律,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10.不要去害怕做一件事,不要害怕触景伤情,不要害怕说错话,不要害怕想起过去,不要害怕面对未来。

11. 无论是对是错,你需要一个准则,你的行为应该遵循这个准则,并根据现实生活不断的修正。反反复复优柔寡断的人,是不可能讨人喜欢的,在对错之间徘徊的人, 形象不如从错到对的人正面。

12.当他说“让我们冷静一段时间好吗?”的时候,冷静的说好,然后挂断电话。不要哀求,他不是来征求你意见的。13.不要把心底的话全掏出来,这些是只属于你的财富。

14.不要跟一 个人和他议论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不管你认为他有多可靠。

15.当你不知道和他说什么的时候,那就什么也不要说,沉默有无限种含义。

16.不要追求什么结果,每个人结果都一样,就是死亡。

17.不要后悔,无 论怎样都不要后悔,后悔的情绪比你所做错的事更可怕,因为这会摧毁你的自信,自尊以及很有可能让你去做一件更错的事。

不够的话,我那里还有一些。

4.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关系,能谅解他人,辨别是非,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

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综合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看,青少年心理健康起码应具有如下标准:

1.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 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 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 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

5. 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 担责任。

对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通常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

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要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从根本上避免外在的、强制的、过度的教育,并给孩子以情感上的支持

5.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兴趣包括哪些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责任之一,全员、全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同时,作为教师应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什么?内容要哪些?只有知道了原则,掌握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对每个阶段需要对学生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耳熟能详,才能在实践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新修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根据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2.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3.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5.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 3.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绪; 5.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6.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2.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6.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7.小学生心理健康小知识

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其心理健康往往被人群所忽视。其实,小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知识如下:

(1).智力发展水平

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3).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4).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了解到小学生心理健康对小学生日常成长的重要性后。家长和老师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8.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短文500字以上

中学生心理健康常识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笔者认为,青年学生首先应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对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有好处。

其次,青年学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满意的心境,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最后,笔者认为,心理辅导也是促进学生正确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形成的重要途径。

正文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 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 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二.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

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

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

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

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

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 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

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

心理辅导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