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的数学小知识

2021-11-10 综合 86阅读 投稿:欺负我

1.人体中有哪些数学知识

1、呼吸一次需花时间5秒(其中吸气2秒,呼气3秒)。

2、人体皮肤约有500万个毛囊,200多万个汗腺,皮脂腺一昼夜可分泌20~40克皮脂。

3、分布在舌面的味蕾细胞,平均寿命10.5天。

4、指纹在新生儿诞生前6~8周形成。

5、一个成人体内共有1000多万亿个细胞。最大的是卵细胞,直径约200微米。

6、人的白头发约有10万根,每天要长0.35毫米;一个健康人24小时内要掉30~40根头发,如不在生,10年后就会成为光头。

2.人体中有哪些数学知识

1、大脑有100亿个神经细胞,每日可记录8600万次资料。

在1秒钟之内,可产生10万次化学反应。 2、人的五官时刻都在捕捉各种情报,但经过大脑处理的,仅占实际情报的1%,其余的99%均被打入“冷宫”。

3、每只眼睛约含1.2亿个视杆细胞,它给人以黑、白视觉,还含有700万个视锥细胞。 4、在夜间理想条件下,站在山顶上可清晰地看到80公里以外的火柴光焰。

5、人的眼睫毛长约6~12毫米,上眼睑有100~150根,下眼睑有50~75根。眼睫毛会不断更新,它的平均寿命是3~5个月。

6、耳朵人耳有10万个听觉神经细胞,它将大小声音调节后,清晰地传至脑部,使人能分辨出各种声音,人耳对2000~5000赫兹的声频最敏感,婴儿的哭声频率恰好在这个范围内。 7、鼻子人鼻里约有1000万个嗅觉细胞,平均每个能嗅出4000种气味,个别香水鉴别专家最多可嗅出1万种气味。

8、舌头人舌头上每1个小阜,都含有250棵味蕾,舌面分布着1万个味蕾,每个味蕾又由50~70个味觉细胞组成。味觉细胞主要划分为5种,分别感受酸、咸、苦、辣、甜5种基本滋味,但它们并非“单打一”,而是“协同作战”。

9、心脏,约重260克,容积为750毫升,在收缩时每次喷射到血管内的血液为70毫升,每分钟排血量为5000毫升,24小时喷送血液7500千克。心脏每分钟跳动60~100次。

人一生跳动约30亿次。 10、肺脏,约重1000~1300克,正常人每分钟通气量4200~6600毫升。

11、人的一生约有10~15吨食物,50~80吨水经过胃的加工和处理。 12、肝脏,约重1300克,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细胞每天约分泌100毫升胆汁,能悄无声息的进行500多种以上的化学反应。

因此,肝脏有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之喻。 13、肾脏,二个共重约300克,由400多万个基本零件———肾单位组成,其内肾小管和长度约为50~60毫米,近球管的微绒毛总面积达50~60平方米。

每分钟约有1200毫升血液经过两肾,大约27分钟能将全身血液过滤一遍,把不该“出境”的营养物质抓回来,将废料排出。 14、正常人两肾每分钟约有120~140毫升原尿产生,每24小时产生原尿量为180升,其中99%被吸收,吸有1%为终尿,量约1.5升。

尿液经25厘米长的下水道———输尿管到过水库———膀胱。若蓄积400~500毫升时,便有尿意产生。

15、十二指肠。大约30厘米。

过去人们以为,这长度相当于12个手指头并列起来那么宽,其名称便由此而来。 16、人的一生大约有40吨食物和34.8万立方米的空气,通过口腔和咽喉。

17、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进餐10分钟大约要吞咽50次。在24小时内,一个人的吞咽次数大约为580次。

这是因为即使不吃东西,我们也得不断地把口腔分泌的唾液吞咽进去。 18、坐着看书时每小时会吞咽37次。

说话时唾液增多了,吞咽次数也会随之而增加。一个人熟睡时,每小时会吞咽75次。

19、我们的手结构精细。一只手就有8块腕骨、5根掌骨、14根指骨、59条肌肉和发达的神经、血管系统。

20、我们的手非常勤劳。在人的一生中,手指屈、伸至少2500万次。

连躺在小床上的婴儿,也不时弯曲和摆弄着手指。 21、人小肠全长5~8米,能伸缩自如,通常都收缩在体内。

22、小肠的内部都是皱折,大皱折中又有小皱折,其中还有许多突起。如果你小心翼翼地把小肠拉直,那么小肠内壁的总面积就有200平方米,相当于半个网球场,在上面放一条小木船,是绰绰有余的。

24、一个人共有600多块肌肉。因而,有人就把肌肉称为人体的发动机。

25、据计算,如果6平方厘米的肌肉同时收缩,就能举起20~60千克的东西。要是全身的3亿根肌肉纤维朝一个方向一起收缩,就会产生250 000牛顿的力(1牛顿相当 0.1千克力),抵得上一部起重机所能提起的重量。

26、一个七尺男儿身上的血管,大大小小竟有1000多亿条。如果把它们首尾连接起来,竟有10万多千米长。

要知道,绕地球一周刚好是4万千米。那就是说,人体血管的长度可以绕地球两周半。

扩展资料: 你的身体到三十岁以后,便开始逐渐缩短,不过缩得很少,每天仅缩短十万分之七英寸。 可是积少成多,再过二十年,你可能已缩短了半英寸一个人的皮肤合计面积有1.8平方米,假定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能承受1公斤的空气压力,则全身皮肤要经受18000公斤的重量,也就是我们男人或女人,身上负荷了九辆或十辆大汽车的重量而泰然自若。

人身体上的皮肤最薄的有0.5毫米,最厚的约4~5毫米(手掌、脚跟皮厚约4毫米左右,而眼皮、耳朵等部位只有0.5毫米厚),人的皮肤重量约占体重的1/20。一个成人的皮肤,展开后面积约2平方米。

每平方米的皮肤有14000个毛孔,如果把这些毛孔逐一连接起来,可以做成一根60公尺长的小自来水管。一个体重67公斤的男子,其所有的脂肪,只能制成7块肥皂。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平均脱落的皮肤,其总重量,超过227公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体数字。

3.有关数学的小知识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一、重视课内听讲,课后及时进行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我们必须特别注意课堂学习的效率,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我们必须遵循教师的思想,积极制定以下步骤,思考和预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教师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我们必须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并及时审查它们以避免疑虑.首先,在进行各种练习之前,我们必须记住教师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各种公式的推理过程,并试着记住而不是采用"不确定的书籍阅读".勤于思考,对于一些问题试着用大脑去思考,认真分析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二、多做习题,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如果你想学好数学,你需要提出更多问题,熟悉各种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想法.首先,我们先从课本的题目为标准,反复练习基本知识,然后找一些课外活动,帮助开拓思路练习,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掌握解决的规律.对于一些易于查找的问题,您可以准备一个用于收集的错题本,编写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在日常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会让自己高度集中精力,使大脑兴奋,快速思考,进入最佳状态并在考试中自由使用.

三、调整心态并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主要的重点应放在基础、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因为大多数测试出于基本问题,较难的题目也是出自于基本.所以只有调整学习的心态,尽量让自己用一个清楚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就没有太难的题目.考试前要多对习题进行演练,开阔思路,在保证真确的前提下提高做题的速度.对于简单的基础题目要拿出二十分的把握去做;难得题目要尽量去做对,使自己的水平能正常或者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4.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1,零

在很早的时候,以为“1”是“数字字符表”的开始,并且它进一步引出了2,3,4,5等其他数字。这些数字的作用是,对那些真实存在的物体,如苹果、香蕉、梨等进行计数。直到后来,才学会,当盒子里边已经没有苹果时,如何计数里边的苹果数。

2,数字系统

数字系统是一种处理“多少”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从基本的“1,2,3,很多”延伸到今天所使用的高度复杂的十进制表示方法。

3,π

π是数学中最著名的数。忘记自然界中的所有其他常数也不会忘记它,π总是出现在名单中的第一个位置。如果数字也有奥斯卡奖,那么π肯定每年都会得奖。

π或者pi,是圆周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它的值,即这两个长度之间的比值,不取决于圆周的大小。无论圆周是大是小,π的值都是恒定不变的。π产生于圆周,但是在数学中它却无处不在,甚至涉及那些和圆周毫不相关的地方。

4,代数

代数给了一种崭新的解决间题的方式,一种“回旋”的演年方法。这种“回旋”是“反向思维”的。让我们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当给数字25加上17时,结果将是42。这是正向思维。这些数,需要做的只是把它们加起来。

但是,假如已经知道了答案42,并提出一个不同的问题,即现在想要知道的是什么数和25相加得42。这里便需要用到反向思维。想要知道未知数x的值,它满足等式25+x=42,然后,只需将42减去25便可知道答案。

5,函数

莱昂哈德·欧拉是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拉是第一个使用“函数”一词来描述包含各种参数的表达式的人,例如:y = F(x),他是把微积分应用于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5.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现在要求我们用编程的方法输出这样的数表。

同时 这也是多项式(a+b)^n 打开括号后的各个项的二次项系数的规律 即为

0 (a+b)^0 (0 nCr 0)

1 (a+b)^1 (1 nCr 0) (1 nCr 1)

2 (a+b)^2 (2 nCr 0) (2 nCr 1) (2 nCr 2)

3 (a+b)^3 (3 nCr 0) (3 nCr 1) (3 nCr 2) (3 nCr 3)

. 。 。 。 。 。

因此 杨辉三角第x层第y项直接就是 (y nCr x)

我们也不难得到 第x层的所有项的总和 为 2^x (即(a+b)^x中a,b都为1的时候)

[ 上述y^x 指 y的 x次方;(a nCr b) 指 组合数]

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具体的用法我们会在教学内容中讲授。

在国外,这也叫做"帕斯卡三角形".

6.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数学小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

7.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8.生活中的数学小知识:猫咪睡觉时为什么把

生活中的数学小知识:猫咪睡觉时为什么把身体蜷成团?一到冬天,一个个“猫饼”、“狗团子”就开始出现了。

.就算室内很暖和,它们还是喜欢团成球。每次看到毛球们团成一个圈圈睡觉,都好想问它们这样头贴着屁股的奇葩姿势到底舒服嘛!其实维持这个姿势睡觉并不舒服,可是为什么毛球们还喜欢这样呢?今天就和极客数学帮一起去看看生活中的数学科普吧。

睡觉时,我们可以做个试验:先把身体蜷成一团,再将身体伸展开,相信你马上就能得出结论:第一个姿势比较暖和。猫咪睡觉时把身体蜷成团也是这个道理,因为这样能使身体暴露在冷空气中的面积大大缩小,散发的热量也最少,当然也就更暖和。

如果猫咪也是数学家,它就会这样总结: 体积相同时,球体的表面积最小。当然,猫咪并不懂得什么数学原理,它只是在漫长的时间里进化出了与环境最相宜的行为方式,这是大自然的智慧。

大自然并不偏心,这种美妙的智慧同样也赐予了很多动物、植物。比如蜘蛛就在它的丝网上写下来好多秘密。

蜘蛛网匀称、复杂、美丽,就算是木工师傅使用圆规和直尺也难以媲美,而当科学家用数学方程和坐标系来研究蜘蛛网时,他们惊呆了:平行线段、全等对应角、对数螺线、悬链线和超越线……这些复杂的数学概念,竟然都应用在了这小小的蜘蛛网上——不!与其说是蜘蛛应用了数学原理,倒不如说是人们从蜘蛛网的精妙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智慧!比蜘蛛还要小的珊瑚虫,其身体就是一本大自然的史书,它们每天在体壁上记下一条环纹,一年就是365条,遇到闰年就是366条,精确无比。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3.5亿年前,珊瑚虫的身体上每年有400条环纹,这说明当时地球上的一昼夜只有21.9小时,一年有400天。

如果不是这些珊瑚虫,人类又怎能重现几亿年前地球的模样呢?而我们熟知的黄金分割0.618,也并不是专属于《蒙娜丽莎》和《维纳斯》的——确切地说,是艺术家向大自然学习,才创造出了美的作品。仔细观察一片枫叶,你会发现,它的叶脉长度和叶子宽度的比例,近似0.618。

蝴蝶身长和翅宽的比例,鹦鹉螺壳上相邻螺旋的直径比例,也都接近0.618。就连我们最喜欢画的图案——五角星,其美感也是从数学而来的。

我们可以找一张正五角星的图片,拿尺子量一量,算一算。你将会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五角星上的每一条线段都符合点黄金分割。

而在自然界中,海星、杨桃、茑萝等也都是完美的五角星形。生活中不缺乏数学,仔细观察,热爱数学,你也是数学家哦。

关于人体的数学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