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小知识

2023-02-04 综合 86阅读 投稿:君自琉

1.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要点

心理学树图(1—9章) 1 2 3 4 一 概 述 研究对象 研究任务 历史发展 ①起源②发展过程③研究趋势 二 心 理 发 展 与 教 育 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人格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人格发展论的教育含义 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智能差异与教育 人格… 认知方式… 性别… 三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学习的一般概述 学习的基本含义 学习的分类体系 ①主体②水平③性质④结果 联结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①巴甫洛夫②主要规律③华生贡献④教育应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①桑代克②斯金纳③主要规律④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 观察学习理论 ①早期探索②班都拉③基本过程与条件④教育应用 学习的认知理论 早期 ①格式塔学派②托尔曼③启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①认知学习观②结构教学观③发现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②认知同化理论和先行组织策略③接受学习的界定和评价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①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②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学习的建构理论 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①知识观②学习观③教学观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 社会… 四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含义 分类 作用 主要理论 强化理论 人本… ①需求层次②自由学习 认知… ①期望-价值②成败归因③自我效能感④自我价值 培养与激发 五知识的建构 知识及知识建构 知识及其类型 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知识的理解 知识理解的类型 知识理解的过程 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 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性质 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整合与深化 应用与迁移 六技能的形成 技能及其作用 技能及其特点 类型 作用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原型模拟 形成过程 培养方法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主要类型 形成过程 训练要求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概念 结构 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注意策略 精细加工… 复述… 编码与组织… 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元认知及其作用 元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时间管理策略 努力… 学业求助…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当代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传统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 成功智力… 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①有关的知识经验②个体的智能与动机③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④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⑤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①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②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③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④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⑤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创造性及其培养 基本概念 基本结构 培养措施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 品德发展的实质 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社会规范的遵从 社会规范的认同 社会规范的内化 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 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品德不良的矫正 含义与类型 成因分析 纠正与教育 欢迎登陆大师教育网:。

2.心理学常识知识收集

1、【一见钟情,靠的也是出色的外貌】。

但凡一个人说“我不喜欢一见钟情式的故事”,多半代表这一位,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 2、【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炫耀什么;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掩饰什么。

3、【人在何时最清醒】①天灾降临后;②东窗事发后;③大祸临头后;④重病缠身后;⑤遭受重挫后;⑥退休闲暇后。【人在何时最糊涂】①春风得意时;②来钱容易时;③得权专横时;④迷恋情爱时;⑤想占便宜时;⑥老年痴呆时。

4、【人脉交际8大心理定律】1首因效应:首次见面给人好感觉;2诚信定律:热情是焦点,真诚是最高点;3赞美定律:善赞美能博得人心;4面子定律:给人面子才善交际;5谎言定律:善意谎言助交往;6忍让定律:忍让能创和谐;7异性效应:男女具互相吸引力作用;8互惠定律:让对方产生“负债感”。 5、【心灵排毒的5个贴士】1、自我合理宣泄,找人倾诉、痛哭和写日记;2、情志转移,把注意力转移到平时感兴趣和喜欢的事上;3、自我理性升华,看书,看好电影,接触自己喜欢的人,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4、适度让步,退一步海阔天空,给自己心理上的解脱;5、自我遗忘,忘记不愉快的事情。

6、【心理技巧:你先说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你有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应该一起说。这样坏消息带来的痛苦会被好消息带来的快乐所冲淡,负面效应小得多。

你有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应该分开说。这样好消息带来的快乐不至于被坏消息带来的痛苦所流没,人还可以享受好消息带来的快乐。

7、【撒谎的孩子有出息】研究发现,50%三岁孩童会说谎,四岁会骗人的占90%,12岁的儿童几乎都会撒谎。孩子撒谎,其实是认知发展的标志。

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孩子撒谎有可能是早慧的体现,这些人,成大以后更可能成为领袖人物。

8、独立的思想在中国还是一件奢侈品。如果你恰巧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那么你要小心了,因为绝大多数没有思想的人,会固执地认为有思想的你是一种奇怪而可怕的怪物,人们有责任,有信心,有耐力,有手段,有时间,通过大量口水来说教你,解救你,直到你也成为没有独立思想的人。

9、【心理技巧:如何克服嫉妒心理】没有必要去嫉妒别人的成就、地位之类。因为:1别人可能真的付出比你多,只不过你没看到;2这些东西只能带来一时满足,而不是永久满足,不要也罢;3这里面有你玩不来的游戏规则,玩的来的人也都挺累;4你有不如人的就一定有比别人好的,静待时机;5不争这些,你的朋友会更多。

10、【幸福的9个预示】《美国心理月刊》发现,能做到以下一半以上的童鞋,更容易收获幸福:1. 拍照片喜欢露牙齿;2.旅游纪念品摆放在桌子上;3.不喜欢看电视剧;4.平时爱喝饮料;5.再忙也要运动;6.有两个最好的朋友;7.性生活和谐;8. 和快乐的人住的近;9.有一个姐姐姐或妹妹。你达到了几个? 11:【让内心变强大的5个贴士】①空虚无聊的时候就读书,在低落和空闲的时候,你最能静下心来学习;②做一个简单的人,平和而执着,谦虚而无畏;③不庸人自扰,不玩弄心计,不打坏心眼,但偶尔可现实和虚伪一下,因为大家谁都不喜欢硬邦邦的人;④懂得倾听别人的忠告,懂得分辨别人的赞美;⑤不要太八卦。

12、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生活:1、对于工作,我们努力但不痴狂;2、对于购物,我们量力而不攀比;3.对于娱乐,我们爱好但不丧志;4、对于家庭,我们忠诚但不刻板;5、对于金钱,我们喜爱但不贪婪;6、对于享受,我们追逐但不放纵;7、对于爱情,我们相信但不迷失。 13、【成功者的习惯】1.微笑。

2.气质纯朴。3.不向朋友借钱。

4.背后说别人好话。5.听到某人说别人坏话时只微笑。

6.过去的事不让人全知道。7. 尊敬不喜欢你的人。

9.对事无情,对人有情。10.多做自我批评。

11.为别人喝彩。12.感恩。

13.学会聆听。14.说话时常用我们开头。

15.少说话。16.喜欢自己。

14、【心理科普:大脑的心理秘密】大脑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钟。这是对成人而言,所以学习20到30分钟后就应该休息10分钟。

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点家务,10分钟后再回来继续学习,效果会更好。 15、【心理常识:别人没有你想象的快乐】斯坦福大学心理研究发现:我们总是有低估他人负面情绪的倾向。

也就是说:我们总认为别人春风得意,而倒霉的那个总是自己。这是由于我们自身有关注负面信息的倾向,还有就是在交际中对方戴着快乐的面具刻意隐藏。

别人并不像你看到的那么风光,知道吗? 16、【自我成长的8个贴士】1. 成功是因为态度。2. 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3. 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4. 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5. 我们不改变坏习惯,坏习惯将控制我们一生。6. 你越努力,你的运气就越好。

7. 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8. 有梦就会实现! 17、【给失眠者的10个睡眠小贴士】1、少吃多餐。

2、关掉手机。3、清理大脑。

4、听听催眠CD。5、生活有规律。

6、把洗澡水温调低。7、卧室不要刷红色。

8、晚上不玩游戏。9。

3.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主要属于哪种类型

摘录自别人 有条件的知识分类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学者的认为,有条件的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确保成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教育和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和科学基础知识,例如,教育,社会生产力,教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互动的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教育的本质,目标,任务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实施过程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构成一个环节,教学的原则,模式,方法,手段,艺术风格,教学检查和评估。此外,还包括国内和国外教育的改革和充满活力的知识,例如,教育和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创新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指导,在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还包括教育和科研知识,例如,科研??,教育,特点和类型,选择的研究项目,编制计划,收集分析选择使用的方法,结果的表达。 (2)心理科学知识,例如,基本知识,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普通心理学的条件,特点和规律的小学和中学的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和道德发展往往当代认知心理学,适用于课堂教学心理学教材的呈现顺序,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的特点,包括学生群体的知识(所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每个年级的学生学习,认知的常识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个别学生的特殊的学习差异儿童和一流的知识)。

4.教育综合知识内容包括哪些

教育综合知识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1、教育与教学理论及政策法规。

2、教学方式方法及教材分析。

3、课本上的知识。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抄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bai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du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zhi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dao育的根本所在。

5.《教育心理学》知识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

不对

感性知识

【词语】:感性知识

【注音】:gǎn xìng zhī shí

【释义】: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感知: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表象:

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

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征;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以产生式来表征,。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在很多活动中,两类知识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学习过程中,最初都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只是在大量练习之后程序性知识才具有了自动化的特点。学习者所掌握的程序性知识也会促进新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般来讲,在熟悉的条件下进行活动所运用的主要是程序性知识。

6.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和小常识

心理健康小知识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和重要行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

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

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7.简单实用心理小知识有哪些

人的心理是个很微妙的东西,所以过去才会有人将人的大脑比作暗箱,所谓知人知面难知心,但如今,透过心理学,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认识它、了解它。

譬如,我们中的许多人认为戴眼镜的人智力较高,其实那不过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知觉,亦即刻板印象;

又如,某本书本来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成为“禁书”之后人们反倒争相传阅,则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再如,一个人如果害怕另一个人,他反倒可能对那个人特别友善,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反态行为;

还有,压根儿就不想去赴一次不愉快的约会,因而在约会过期之后才突然想起这件事,则是一种过失行为;

而有对夫妻在前一天晚上大吵大闹,甚至于动了手,大有“有你没我”、“不共戴天”之势,可是第二天便重归于好,又肩并肩地出门买东西了,旁人对这件事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对夫妻实质正是在这打闹中感到快乐,这便是一种退行行为;

8.想收集一些心理学的小常识,谢谢

心理学小常识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 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

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

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 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 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

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3、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

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

9.心理小知识怎么写

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摘要: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

它们共同组成广义的心理素质的内在结构。各因素间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和条件。

心理素质居于人的整体素质 的核心,其各方面分别构成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 心理素质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以系统地培育学生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心理教育正迅速进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领域。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素质,它主要由哪些因素构成,各因素间有什么联系,与其他素质是什么关系,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这些既是教育理论研究必需解决的课题,也是心理教育实践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在理论上,它事关心理教育学这一亟待建立的新兴学科的逻辑起点、研究内容及其归宿。在实践上,它决定着心理教育的目的。

内容以及如何评估。 对于心理素质这一概念内涵的系统的专门论述,目前尚不多见,但从相关研究的表述及人们的一般认识看,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倾向。

其一是扩大化、泛化趋势,即将人的整体素质仅分为身心两种,将除生理素质以外的一切因素统统归之于心理素质这一概念的范畴之中。诚然,德、智等方面的素质都得以心理素质为基础,体现着心理素质的功能,但其间毕竟有着一定的区别。

这一界定实际上混淆了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的界限,在实践中易导致心理素质教育所独有的目标。内容。

功能的模糊乃至丧失,使人们误以为德育和智育实际上就可取代心理素质教育,因而不利于心理教育实践。 其二是,将心理素质狭义化,即将某一具体内容的心理教育等同于系统、全面的心理教育。

诸如,视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自信心培育,或承受挫折能力的训练,或心理卫生教育等。这些内容无疑都属于心理教育的范畴,但不宜将其中某一子系统与整个系统相等同。

如果在心理教育实践中厚此薄彼或单打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难以发挥心理素质教育应有的功能。 其三是,视心理素质为所有心理现象所具有的水平、层次和质量。

这一观点无疑是符合心理科学的。但鉴于心理现象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并且对心理现象的要素的理解、划分尚未完全统一,客观上各种心理因素本身所具有的教育的可能性及价值大小也不同,在心理教育中,有必要视其可能性和价值大小确定重点方面。

心理素质是心理教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界定将直接影响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也事关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因此,心理素质的界定首先必需符合心理教育学的基本要求,注意处理与其他教育内容的关系,避免泛化或片面化;其次必需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心理教育实践,同时还应兼顾社会对人的心理方面的现实要求。

基于此,笔者认为: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衡量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应从其性格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强弱、心理动力的大小、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以及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行为表现的社会适应与否这五个方面全面评估。

性格品质是指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对自己的态度是自信还是自卑,自爱还是自弃,进取还是退缩;对他人是宽容还是计较,温和还是粗暴,合群还是孤僻;对工作、学习是喜爱还是厌恶,勤奋还是懒惰,认真还是马虎,负责还是塞责,踏实还是轻浮等;在情绪方面是乐观还是悲观,开朗还是抑郁,稳定还是易波动,强烈还是宁静;在意志方面,是有目标还是盲目,自觉还是冲动,自制还是放纵,勇敢还是怯懦,果断还是寡断,镇定还是惊慌,坚强还是脆弱,有恒还是无恒,灵活还是死板;以及在认知方面的特征和对待集体、社会的态度等等。

性格品质在人的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不同的性格品质对自身及社会的价值上存在质的差别,有优劣之分,将直接或间接地制约其他方面。例如,一个人是自信还是自卑,这一性格特征直接制约着心理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动力的激发,影响心理健康及行为表现。

因而它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内核。但同时,它的形成又是在心理能力的训练中,在心理动力的促动下,在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下,在行为结果的反馈中逐步强化、积淀而成的。

心理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和心理适应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在认知方面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创造能力等。

心理适应能力包括许多方面,主要为:适应客观的自我意识能力,如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及自我接纳能。

教育心理学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