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小知识普及模板

2022-09-27 综合 86阅读 投稿:旧事儿

1.如何做好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金融已渗透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享受到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不断遇到新的金融风险。

部分P2P网贷平台“跑路”、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不仅给消费者造成巨大损失,也给我国的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冲击。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白鹤祥建议,在基础教育中增加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使金融知识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显示,我国国民金融素养水平整体不高,在校学生、边远地区贫穷人群、劳务流动人口、残疾人等应当成为金融消费教育的重点区域和群体。其中,学生群体是最适合进行金融教育的群体。

从调查情况看,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显著低于成年人,风险意识和权责意识亟须加强。因此,白鹤祥认为:“迫切需要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升青少年金融素养,提高个人的金融辨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以及诚信和权责意识。”

白鹤祥建议,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金融监管部门配合的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明确要求‘教育部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

但从目前进展情况看,部分地方教育部门对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计划、实施、保障、评估等各方面统筹规划。

”他说,“金融知识普及具有系统性、渐进性特点,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将金融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白鹤祥建议,从课程标准角度将金融知识明确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金融知识需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系统化、科学化设置课程,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金融知识,逐步培养良好的金融行为、金融态度和风险意识。

白鹤祥还建议各级地方财政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顺利开展。“目前金融知识教育以公益性为原则,对学生和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

但从中国人民银行试点进展情况来看,教材的编写和印刷费用较大。 ”以陕西省目前试点为例,白鹤祥举例说,试点学生人数预计为13万人,教材编印费用约为100万元。

仅靠中国人民银行筹集费用,难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持续性。对此,建议由地方财政部门在年度预算中拨付专门费用,保障学校用于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的专项开支。

2.为什么普及金融知识非常重要

金融的“现实”使人独具慧眼。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金融是非常专业的领域,产品种类繁多,关系抽象复杂,创新层出不穷,再加上目前金融本身正处于大变革中,从参与机构到运作模式,从风险构成到技术手段,均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即便是金融从业者很多时候也难以全部了然于胸,更遑论普通民众。于是,鱼龙混杂中骗子、强盗粉墨登场,妄图抓住这样难得的“掘金盛宴”。各类金融诈骗盛行,在经济下行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极大隐患。

《有趣的金融》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将普通人看来难以掌握的专业知识转变为通俗的语言,耐心普及。书中有一章专门揭示金融骗局和各类风险,提炼出骗子公司和平台的共同特点,比如编造好故事、吹嘘高收益、号称大创新等,为缺乏金融知识、金融风险抵御能力较低的大众,提供了保护自己财产安全的工具。这也是一种广义上的“金融普惠”。

金融的“现实”使人正义凛然。正如欧阳修在《与颜直讲》中所讲,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尤其对于金融业的研究人员来讲,帮助社会大众甄别真与假、对与错、好与坏,不仅需要专业分析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更需要有敢于发表不同观点的正义与勇气。通常,撰写金融评论文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性价比却不高,吸引不了多少眼球,也带不来什么名利,远不如某些所谓“专家”的站台来得实惠。而且在揭示真相、理性发声的过程中,很容易触及多方利益,还得承担不小的风险,但这些都没有让作者畏惧。《有趣的金融》还汇集了作者关于银行发展改革的一些热点评论文章。其中部分观点比如对于银行盈利合理性的探讨,因为与社会上对于银行一边倒的负面评价不一致,而文章发表时遭受了网络上猛烈的围攻。但作者没有因为受到攻击而停止发声,而是坚信真理越辩越明,在笔耕不辍中逐步积累沟通的技巧与经验。

望采纳,谢谢!

金融小知识普及模板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