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怎么写(怎么写教案(要详解))

2024-04-22 常识 86阅读 投稿:安卿尘

如何写教案

一、教案怎么写

1.教学目的。

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

教学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一般应选定1~3个教学目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

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4.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课堂导语。

课堂导语是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的桥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5.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为备课的其他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

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稳步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6.训练内容。练习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更是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因此无论所讲授的知识内容是何性质,都应在课堂上安排练习时间,而不应满堂灌。

7.小结和作业。一个好的教案应有始有终。

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又是强化教学重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业则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所布置的课后习题,以便于学生复习、理解、消化授课内容,为学好下一节课的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 《教师教案怎么写》 文章《教师教案怎么写》正文开始>> ---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 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

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 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 .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B. 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

二、怎么写教案(要详解)

时代再怎么变,教案也必须要写——这是备好课的重要保证。如何写出自己,写出特色?

一、不拘一格就是特色

教案首先需要改革创新的是,在形式上革除“八股”式的条条框框,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应该先从教案起步。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教学条件,应当有不同的教案,是不是好教案,不能只看形式是否规范,环节是否齐全,书写是否端正,字数是否足够,而在于是否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是否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否具有个性特色和创新表现。

二、常写就会常新

教案是备课的文本载体或式样,编写教案的过程是钻研教材、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体现了教师的创造力,教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呈现出教师对教学理想的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

为别人而写,那是没有意义甚至是痛苦的,为自己而写才是心甘情愿的。以苦为乐的教案记录着你的成长和进步。写出篇篇新意,年年不同的教案就会常写常新,与时俱进。而这关键在于怎样写属于自己的教案。

三、因人而异,区别要求

从形式上,参加工作未满三年的教师要写详细教案。因为新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学的设计操作、课堂的调控,教学的应变和驾驭能力等方面缺乏经验,需要较详细的教案作参考,以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和教学质量。

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可以写简案,详简得当,提纲絜领,画龙点睛,进而写出个性化的教案。

老教师,教案要求就可以更灵活些,教学过程中流程设计方面可以更简略。但对有些学习内容如引用资料、新知识信息等,则需要详细记录和备案。

这样,教师把“抄教案”的时间节省出来,有足够时间课前思考叫法,上课时充分发挥,课后总结经验,同时,这对教育科研,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等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对教师而言,写教案就是工作的重要部分,而非多此一举。

然而,无论怎样改革教案,基础的、常规的要求还要强化。

第一,“教学目标”要明确。“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的最精妙之处是什么,或者从学生实际来看,要克服的问题是什么,这个例子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什么,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应做到心中有数。这不就是确定教学目标吗?如果我们可以把一堂课的教案看作一篇文章,那么教学目标就是这篇文章的论点或主旨,组织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都应围绕它进行。所以,在写教案时先明确教学目标十分必要。

第二,要列出教学程序。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彻底改变旧课程僵化的、单一的结构形式,以便尽情张扬教学个性,并为教师表现课堂教学机智留足空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答”都写上,然后在上课时照“案”宣科,这是学生所极不愿接受的。但我们据此要求取消“课程教学”的写作,允许课堂教学信马由缰。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当然包括对教学程序的精心设计。使用新教材备课时,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们首先要理清纷乱的思绪,然后将筛选出来的最佳教学设计以纲要的形式大致确定下来,写成教案。上课时,我们不能捧起教案宣读,我们可以把它放在讲台上,做到对“教学过程”的大体轮廓了然于胸。

第三,要形成“二次教案”。每个寒暑假,教师就认真备出所分配的单元教案。开学以后在年级组备课时做“中心发言人”;并使之成为“共享教案”。那么,其他老师就要在词基础上重新写出属于自己的“二次教案”。

学期末,还要群策群力,把大家在实施“二次教案”的过程中的新发现,如备课中未曾想到的地方、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教育机智的发觉等新变化,在“共享”教案中修正。这样,教案就有了流动的生命。

第四,一定要写好教学后记。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有可能留下失败的教训,我们将教学感受及时的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因此,对于“教学后记”栏目不应强求教师堂堂写,但要提倡教师把所感的写出来。

备课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写教案是另一种创作。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会视写教案为苦差事,抄教案来应付了事,而会消去浮躁心态,在书写中悄悄成长起来。

三、怎么写一份完整的幼儿故事教案

一份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活动标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具体要求如下: 1、目标:指这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教会幼儿什么,一般分为能力目标(就是幼儿能够怎样、学会什么)和情感目标(就是幼儿喜欢什么、感知什么) . 2、准备:指课前准备,分精神准备(就是幼儿已有的经验)和物质准备(笔、纸等教具). 3、过程:把所上的活动的每一步都写清楚,从开始到结束,尤其是公开课的教案这一块几乎要写一到两张纸. 4、反思:上完这次活动后有什么体会,幼儿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以及你的处理. 5、延伸:指从这次活动引发的下次的活动.不过大多数的教案都没有。

四、幼儿园教师如何写好教案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撰写活动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反之,则条理不清、轻重不分,教者思绪不明,学者一头雾水,就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写好活动设计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那么,怎么样才能准备好一个好的教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教材的选择 我们选择教材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一节课的内容深了、浅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当的,只有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发幼儿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先发制人,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标的确定 目标的制定原则上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一个活动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确定: 1、认知 2、能力 3、情感 如儿歌《过桥》的目标是: 1、学习口齿清楚、声音自然地朗读诗歌. 2、尝试简单地仿编. 3、体验活动的乐趣. 目标1 学习朗读、学习儿歌是知识层面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巩固; 目标2 尝试简单地仿编是能力层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锻炼; 目标3 体验活动的乐趣是情感层面的,是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当然,在确定目标时虽然基本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考虑,但也不是说每个活动设计都是这样三条目标,有时候也可以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根据每个活动的侧重点来安排目标的前后.如儿歌《太阳和月亮》的目标就是这样的: 1、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诗歌带来的乐趣. 2、尝试创编诗歌,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 目标1中参与和体验就包含了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的内容,参与活动就是在活动中学习儿歌,完成知识上的学习和积累;体验乐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目标2中的创编和激发就是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创造精神也有了开拓.而且在两个目标中显然体验是更为重要的,因此放在第一目标中.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活动中,有时候是知识目标最为重要的,有时候是情感目标最为重要的,而有时候是能力目标最为重要的,可以在目标的排序中体现出来.如果是三者并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识、能力、情感来排列. 三、流程的设计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顺序,是先放主料还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时是先放姜蒜还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讲究的,放得好放得适时则色美味鲜,入口回味无穷;若放料放得不好则食欲全无,再好的营养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东流,失去应有的价值. 一堂课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场的第一环节很重要.引题能不能先声夺人,对一堂课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第一炮一定要打响打好而且要打得准确,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过来. 一般在引题后就是重点内容的学习了,这里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也就是说要教之有法,要让幼儿学得开心,学有所得.而怎么教、怎么学就看你活动过程怎么去设计.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有老师的许多隐性因素渗透在设计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这个环节要安排在哪里,要如何安排,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只有做到设计时的心中有数,才能做到上课时的运用自如.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很容易犯一个低级错误,即认为反正课已经完了,赶紧收场了事,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头重脚轻、牛头蛇尾的感觉,所以在最后的环节也一定要从容不迫、有始有终,最好能与开场相呼应,使整个活动有圆满的感觉.而且在整个活动设计中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使整节课条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满堂彩,一会儿用筷子一会儿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在每一个活动中都有一个学习、巩固、提升、迁移的过程.一个好的活动设计在结束时也是留有悬念的,一节好课上完了也不应该是嘎然而止,而应该是余味无穷,意犹未尽. 四、教具的准备 教具是为教学服务,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即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要考虑课的需要. 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教具的制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可以利用现成的实物,也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但绝不可粗制滥造,以免给人造成不负责任的感觉.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甚至有时候会中看不中用. 在写教案时只要把本课有关的教具写清楚就好了,当然,教案里写到的准备并不单单只是教具的准备,还包括幼儿的知识准备,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动还要有天气准备等等. 五、教案的要素 一个完整的活动设计包含四个要素,即上面说到的四个大点: 1、设计意图,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4、活动过程 如有必要,还可以加上第五点:活动延伸. 总之,要写好教案,首先要选择适合各年龄层次的幼儿学习的教材,然后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确定活动的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流程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要切实为目标服务,以达到教得轻松、学得开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动都能真正让幼儿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当前,上级评审组评估要求教师写教案,我们按观摩课的要求和格式书写: 如:教学名称(科目):大班语言:秋天的雨 幼儿园名称及教师姓名 设计意图:用简练语言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

五、语文练习课的教案怎么写啊

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201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131分的毕业生 现在是一名北大生了我十分热爱语文 原因有很多 但最主要的 我认为是 兴趣 根基 意境 甚至是博学 我接下来仔细谈一谈兴趣 这个不是每个人能有的 为什么呢? 高考语文不容易得高分 或者说100分左右就很不错了 而且平时每次大考 语文不但不会成为强势学科 反而会成为一些学生的拉分学科 综上原因 很多同学并不喜欢语文 就是如此 语文无辜地被抛弃 失去了她的美 怎么办?我们还是要上战场的 还是要学好!强扭的瓜不甜 就不要强扭 培养兴趣关键在于让学生自己愿意去学 高中语文课文可以说上升到欣赏的角度了 您不妨在每次讲课的时候多补充点相关背景知识 但要以风趣或者说轻松的方式讲一讲 肯定使学生眼睛亮起来根基如同练武 如何保证每次考试基础知识题做到高分?(甚至保证满分)就必须平时的功夫下到 推荐买一些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等书 每天让学生早读的时候读一读 晚自习前可以听写 关于修改病句或者成语练习必须每天定量做 可以量小但要保证每天都做意境这是拉开档次的了 能自己体会到文章诗词的意境的学生都是高分创造者 尤其在古诗鉴赏和大阅读 高手是可以保证扣分寥寥 培养学生的意境领悟力在于 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 还有就是 写读后感 多分析情感和美感 当然这个措施仅限于那些您认为有潜力的学生博学这可是大多数人追求的 如果体现在学生身上 只会体现在语文尖子身上 包括热爱中国古典文学 诗词 甚至是国学 这些尖子们学语文 或许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书架上那些经典 和 名著罢 那么他们对语文学习态度 就不用多言了希望我的建议对您有用 或许班门弄斧 但求有所裨益。

六、如何写教学札记

“教学札记”写什么呢?许多教师都觉得无从下笔.其实,可写的内容很多.(一)教学中的疏漏、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上,教师难免出现疏漏、错误.如果不及时更正、补充,就不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正确的把握.上《可爱的草塘》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读到这句,学生发生了争论.有人认为该读mò,有人认为该读méi.我一时也疑惑了,宣布两种读音都可以.课后查阅辞海,发现“膝盖”指一个关节位置,说“没méi膝盖大”可以,说“没méi膝盖深”不太合理.而“没mò膝盖深”,意指水深淹没膝盖,比较合适.第二节课,我对学生作了说明.学生都准确掌握了“mò”、“méi”的用法.(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之一.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发展运用知识的技能.笔者上完《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一课后,批阅学生作业,发现不少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不好,分不清何时用乘,何时用除.笔者反思教学过程,发现,课堂上,没有在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并判断单位“1”是否已知,从而选用计算方法这一环节上下工夫,导致学生对算理模糊不清.课后,笔者利用时间加强了分析与训练,学生作业大有好转.(三)重点、难点把握如何.课堂教学如无重点,无主次,从头解说到尾,教学效率自然低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但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非易事.在教学《穷人》一课时,笔者抓住“桑娜”将孩子抱回家后等待丈夫回家时矛盾心理这段描写,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桑娜善良的心灵.但学生对人物内心反复斗争的矛盾心理理解始终不到位,读起来也显得干巴巴的.课后,笔者在札记中写到:“只有让学生设身处地,考虑桑娜当时的处境,才能真正体会人物的内心.”放学后,我布置学生具体描写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学生写得都不错,例如一个学生写到:“要是我不把这两个孩子抱回家,他们就会活活饿死.我怎能见死不救呢?可是,我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了.丈夫整天在海上打渔,还只能勉强度日.再加上这两个孩子,怎么活下去呢?这几年,丈夫身体越来越差.如果他知道我把他们抱回来,一定不同意.说不定,他会大发脾气.也许他还会揍我呢.可是任由孩子们饿死,那怎么忍心呢?不管了,先抱回来,慢慢想办法吧!”第二天,学生们再读文中的描写,感情很到位,对人物的理解也更深入.(四)教学方法合理与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用得好,能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用得不好,适得其反.教《草船借箭》时,笔者参考优秀教案,搞课本剧表演.由于学生缺少训练,又未能掌握人物特点,课堂上嘻嘻哈哈,弄巧成拙.课后,笔者总结: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才能取得满意效果.后来,笔者上《将相和》,又尝试了课本剧,但由于课前指导得力,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到位,效果就大相径庭.(五)处理问题是否得当.善于运用教育机智,恰当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变不利为有利,能真正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上《跳水》一课,笔者问学生:“孩子站在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上,他怕不怕?”有的学生答:“怕!”有的则答:“不怕!”我不慌不忙的问:“如果你站在这么高的地方,怕吗?”多数同学齐声答:“怕!”偏有一个高声叫到:“不怕!”我不满的看了他一眼,打了个比方:“假如在教学楼之间搭一根又细又滑的木板,你敢过去吗?”“敢!有什么不敢?”他又嚷到.我不耐烦的说了一句:“那就下课试试!”学生低下头,课又照常上下去.下课后,坐下来想想,自己处理得极为不妥.《跳水》一课教育学生遇事要冷静分析、处理,可我自己却没做到.其实,当时我可以表扬该学生勇敢,再让他找找文中有关句子,想想“孩子”是否也如此勇敢,问题不就解决了.“教而不思则殆!”愿反思融入每位教师的“教学札记”.。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