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和重阳节“佩茱萸”习俗的内涵(为什么佩(插)茱萸)

2024-04-28 常识 86阅读 投稿:苍白

一、中秋节“吃月饼”和重阳节“佩茱萸”习俗的内涵

佩插茱萸,也就是“戴茱萸”、“着茱萸”。古时便已成为民间节日的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茴香科落叶小乔木,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之分,其味辛辣,香气浓郁,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消积食,利五脏等功用。它既是中药的常用药之一,也可用于食品中的调味品。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民间流行采摘茱萸插戴头上,也有用茱萸入囊佩在身上的,认为能驱邪治病,抵御初寒,俗称茱萸为“辟邪翁”。佩插茱萸的风俗在晋代已经有了。周处(240-299年)的《风土记》中写道:“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到了唐代,此俗更兴盛了,插戴茱萸,除用以“驱邪”外,又增加了寄托离情,装饰美容,祝颂延年益寿等含义。

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二、为什么佩(插)茱萸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此节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釆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俗信能驱邪治病。

相传始于东汉,晋代成俗。至唐代,插戴茱萸,装饰美容,祝颂延年益寿。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秋高气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时,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所以古人或头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游兴,并把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本草纲目》认为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

在重阳节这天,人们或佩茱萸囊,或茱萸插头,以驱邪求吉。北京重阳节的旧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三、【探茱萸之谜寻民俗源流茱萸之谜余光中①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

(1)通读第①到⑥自然段,抓住关键句“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到梁时已颇盛行,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在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即可.(2)根据句子的特征明确运用了分类别、引用、举例子.“其实分三类”是分类别,白居易的诗句是引用,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举例子. (3)答题时只要明确“可能”表示猜测,进而结合以上答题模式来回答即可.(4)通读全文,调动对传统文化的积累,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即可.(5)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联系相关的古诗回答即可. 答案:(1)①登高带茱萸囊传统的来源;②重九吟诗,从东晋至南北朝,少见咏茱萸之作.③到了唐朝,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④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⑤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意近,答出两点即可).(2)分类别、引用、举例子(任写出两种即可).(3)不能.因为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屈原厌憎茱萸的原因未作深入探究,只是一种推测,若去掉则不够准确.(意近即可)(4)(1)农历五月初五;(2)插茱萸、带茱萸囊、喝菊花酒、喝茱萸酒等(至少两种);(3)屈原的传说(与端午节有关的传说均可);(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重阳节相关的均可)(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四、【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怎么念】

茱萸:zhū yú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cornus officinalis] 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植物名.香气辛烈,可入药.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三国 魏 曹植 《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 吴伟业 《丁亥之秋王烟客招予西田赏菊》诗:“秔稻将登农父喜,茱萸徧插故人怜.”参见“ 茱萸囊 ”.。

五、重阳节人们登高郊游是因为什么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 重阳节登高是有历史悠久的一项活动. 重阳节时,正是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风霜高洁之际,宜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在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就形成此节.到汉代,逐渐盛行.《西京杂记》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死后,她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逐出宫,嫁给平民为妻.一次她谈起每年九月九日,在皇宫中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事情. 《续齐谐纪》则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唐代则正式由朝廷批准民间以中和、上巳、重阳为节令.明代皇宫初一吃花糕,九月重阳,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此风一直流传到近世.每到这一天,人们出游登高,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时至今日,一些地区仍保存着这种风俗. 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又名“重九”.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 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