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氏是指什么(《山海经》中的涂山氏是怎样的氏族)

2024-04-29 常识 86阅读 投稿:忆往事

涂山氏

一、涂山氏是指什么

禹妻。

《楚辞•天问》禹之力献 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蠢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鼂 伺?”按:“降省下土方”原作“降省下土四方”, 闻一多《楚辞校补》说四字衍,从删。鼋伺,原 作鼋饱。

闻一多《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云,饱 与继不押韵,当为饲字之误。朝、鼋古今字;饱, 与“食”通◦鼂饲,即朝食,意指通淫。

从改。 诗盖谓禹勤力平治水土,焉得彼涂山氏之女而与 通于台桑之地?禹所以忧无妃匹者,为立身继嗣 也,胡维志不相同,而苟快一朝之情?是涂山女 非禹之匹偶也。

禹与涂山女合而终离之神话传说, 古籍多有记之。《吕氏春秋•音初》云:“禹行水 (“水”原作“功”,从《文选•南都赋》及《吴 都赋》注引改),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 南土。

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 作歌,歌曰:‘侯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此 禹遇涂山氏之始。

二、《山海经》中的涂山氏是怎样的氏族

处于淮河中游的涂山氏在大禹治水时期是很有影响的部落,是统辖着今天淮南、蚌 埠、怀远、凤阳等范围的地域中心,又是大禹成就治水大业的根据地,传说中“禹娶”与 “禹会诸侯”都与之相关,其中的涂山,即是鲜埠西郊淮河岸边的涂山。

《山海经》记载中,涂山氏是大禹的妻 子,据说大禹治水时涂山部落的首领有一 个女儿,名叫女娇,态度文雅,仪容秀美,大禹经过涂山,会见涂山部落首领时偶然看见了她,彼此一见倾心,便在一个叫桑台 的地方结了婚。后来大禹变成大熊开凿山 道时为女娇所见,受惊的女娇奔逃而走,半路上化为大石头,追来的大禹喊道“还我儿 子”,从石头中生出一个小孩,就是启,也就是后来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夏族首领 夏启。

大禹确立王权后,还在淮水中游的涂山 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或部落的首领,以 巩固王权,这就是“涂山之会”。

三、【《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禹时涂山氏之女唱“候人兮猗”,请问“候

四个字中有两个语气词,两个实词也只是直白地道出了心中所想:候人.有史可稽的中国第一首情诗只有一句:候人兮猗.而且四个字中居然有两个语气词,两个实词也只是直白地道出了心中所想:候人.“候人”的是涂山氏女娇,被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治水英雄禹.舜把尧囚禁起来,篡夺了皇位之后,封禹为司空,让他继承被杀的父亲鲧的事业,继续治水.禹东奔西走,三十岁时,在涂山遇见了涂山氏之女女娇.春暖花开,绿染桑林,纯洁而健康的男女,在野外一见钟情,一个惊鸿一瞥的眼神,一个只可意会的手势,相继走入桑树林里,完成了一次天当被来地做褥的浪漫交合,既环保又富野趣.尧、舜在位期间,共同的问题都是水患.禹采取了截然不同于父亲鲧“鱝(塞)”的方法,而是“导”,最终治服了洪水.因此可以说,舜统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禹治水的政绩之上的,禹当然有理由觊觎帝位.但禹的情势却不同于当年的舜:舜是黄河中游的部落首领,势力强大;而禹,只是舜朝廷中的一介大臣.况且娥皇无子,女英的儿子商均业已长大成人,正等着舜百年之后,自己顺理成章地登基呢,哪儿轮得到禹?当此时,禹想到了女娇的本家,东夷强大的涂山氏.如果能联姻涂山氏,则整个东夷都会为己所用,朝内的重臣、类似大理卿(狱官之长)的皋陶也会支持自己.况且与女娇两情相悦,岂不是天作之合?不过因为涂山氏尚处于母系制后期,禹只能做上门女婿,“夫从妇居”.禹忙的时候,“三过家门而不入”.对禹来说,治水的业绩决定着前途;但是对女娇来说,爱情是惟一的.禹出门在外的日日夜夜,女娇独守空房,不觉忆起了初次见到这个“身九尺二寸长”的魁梧男子的情景,一缕笑意袭上弯弯的嘴角,恰如那天边的一勾新月.触景生情,这个野生野长的文盲女子,居然触动灵机,发为心声:“候人兮猗!”在那弯弯的月亮下面,我等候着心爱的人儿.爱情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它不仅开启了这个痴情女子的心智,而且书写了汉语爱情诗的最初篇章.———当然,“候人”,也是禹入赘的明证:“候人”,“候”的不是归人,而是上门的毛脚爱人啊.相思成疾,女娇再也顾不得世俗规矩,亲自跑到了禹的家乡.如同小说家们喜欢说的那样:悲剧发生了.女娇有一天给禹送饭,看见了化身为熊的禹,十分羞惭,遂化为石头,禹向此石索要儿子,石头裂开,禹的儿子启诞生了.这个故事意味深长.禹既为入赘,生子当归母族,但禹如何甘心?禹的野心是:篡得帝位之后,自己要做“始皇帝”,儿子归了母族,这天下还怎么传得下去?在爱情和天下之间,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昔日的风流恩爱抵不上“家天下”的巨大诱惑,政治家的野心牺牲了“候人”的痴情.禹大概以将来传位于皋陶为交易,得到了儿子———这个从石头缝儿里蹦出来的启.生来无母,也铸就了启的残忍本性.治水成功,禹的声望在帝国如日中天.加上皋陶和东夷的扶助,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发动政变,篡夺了舜的帝位,把舜流放到广西苍梧,报了杀父大仇,自己当了皇帝.这就是夏朝的起始.。

四、山海经中有关涂山氏的

涂山氏,是大禹娶妻的那个氏族。

涂山氏可能是当时依然在华夏大地上还存在着的母系氏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涂山氏的首领就是涂山女,也就是大禹的妻子。

她自己决定自己的婚姻。 最早的文献记载只有两条:见于《尚书·皋陶谟》和《楚辞·天问》。

“娶于涂山。辛壬癸甲。

启呱呱而泣。矛弗子。

惟荒度土功。” 《皋陶谟》【直译】大禹娶了涂山氏,辛壬娶妻,癸甲离家(只有四天),夏启正呱呱地哭,大禹没有照顾儿子,就忙着治理土方去了。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楚辞·天问》【直译】(禹全力要治理水土,到民间省察四方。

怎么遇到了那涂山女,而交媾在台桑? 台桑,地名,是桑树林台地,是远古男女幽会的公认环境。关于大禹的这一段事迹,后来在宋代的楚辞大家洪兴祖有一段引语可资旁证:“禹娶涂山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引古本《吕氏春秋》我为什么要说涂山氏活动的区域大约在安徽蚌埠,即古钟离国的地域。这是有历史依据的,这个依据就见于今本《吕氏春秋》:“禹行水,窃见涂山之女(考证:这里窃应该是功。

原句应该为“禹行水功,见涂山之女”,可以参见前文的《皋陶谟》“惟荒度土功”),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侯禹于涂山之阳。

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文中的等人发音作“候人”(候发吼音)在上述争夺涂山的几个地点只有蚌埠这样发音,至今还有这样的说法。

这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明。蚌埠在夏活动区域的南面,所以说“实始作为南音”。

方位上也很符合。重庆在西,浙江在东,至于河南在夏的本土,都不能叫做南音。

涂山氏有专门的侍女,可以专门在路上等候大禹很多天。所以我说涂山氏应该是母系氏族的首领。

但是这里的涂山一直作涂山氏的氏族名号解,和涂山作为地名无关。可以再举一个战国以后的例子佐证,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载: “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制度。

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

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

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文中涂山仍然作为女人解释而不能作为一座山来解释。既不可能涂山会唱歌,也不可能大禹娶了一座山。

至于文中的九尾白狐是《山海经》时代对于人的外貌的一种描写,我将在《山海经》系列里专文讨论。但是不要以为那是神话,它依然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事实。

只不过大禹看见了九根狐狸尾巴就认定它们是自己的祥应,于是就娶了涂山氏。问题到这里已经基本解决,还剩下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情节。

就是涂山氏在嫁给大禹以后的四天里,儿子夏启就出生了。也就是说夏禹和涂山氏“通之于台桑”,没有起作用。

那夏启根本就不是大禹的亲生儿子。的确,夏启可能只是大禹名义上的儿子。

这是为什么呢?回想上文,涂山氏为什么要安排侍女每天等候在大路上,一边叫着“候人兮猗!”一边等候大禹的归来呢。原因是孩子已经快要出生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要理清这一点就必须从母系社会说起。母系社会的孩子是知母不知父的。

我在《远古史研究的盲点——感天而生》一文中考证过。母系社会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是男女交媾才能导致女子怀孕生子,这是因为那时处于一个性开放的时代,人们无法将性和怀孕生子相联系。

加上从交媾到怀孕中间有数月时间,所以远古的母系社会一直到后来的父系社会初期,都无法确定一个孩子的父亲。不是不想知道,而是先是因为愚昧不知道,后来是因为交媾次数较多无法确切地知道。

“女娲一日七十化”正是这个意思。所以在远古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每一个孩子都有两个爹:一个是女人自以为导致她怀孕的天神、龙卷风、闪电、龙象、蛇象、薏米仁、石子、或者大拇指印迹等等,一个就是孩子名义上的爹。

导致这种奇怪历史现象的原因是私有制的产生。孩子也是私有的,所以每一个孩子出生时应该有一个爹。

所以涂山氏找大禹绝不是因为爱上大禹,而是肚子里的孩子就要出生了,要为孩子找一个名义上的爹,从而也是自己后来的丈夫。对于这一点,东汉的《吴越春秋》有不同的记载:“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

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赵晔在这里似乎是既解释了大禹娶涂山氏又照应了涂山氏的十月怀胎。

赵晔这一改动缺乏史料依据。《吴越春秋》取材于《左传》、《国语》、《史记》、《越绝书》等先秦史籍,但加入了一定的主观虚拟夸张成分,同时掺入了佚闻传说,其吴越史事真实详尽,是研究吴越历史和吴越文化的重要参考。

而屈原在《楚辞·天问》里就更加直白地怀疑大禹和涂山女只是一次桑林之会而已。我在《夏启的出生方式小考》一文中,考证了涂山氏死于难产。

夏启出生是剖腹产,涂山氏在夏启出生后即死去。这就是屈原在《楚辞·天问》里所说的“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竞地”。

所以,夏启应该是由涂山氏的姐妹抚养大的。

五、涂山氏的传说

远古时候,中国大地上到处洪水为患。帝尧任命禹负责治水。禹非常认真负责,带领着治水的人马走遍中国大地,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次,他治水到了安徽濠州的涂山(今属蚌埠市怀远县),同涂山氏女认识相爱。这时,禹已经三十岁,本该尽快成亲。但禹以人民利益为重,尚未成礼就与涂山氏女告别,匆匆赶往南方治水。

禹走后,涂山氏女在家天天盼望禹回来。在家盼望不到,又跑到涂山山南的山坡上去等候。一天天过去了,涂山氏女望穿了秋水,还是未见禹回来。她不禁长叹一声,吟咏出这样的一句:候人兮,猗!

这就是一首诗。“候人兮”等候我所盼望的人,“猗”是古汉语的叹词,相当于现代语的“啊!”。一个“猗”字,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感情:见到心爱人儿的渴望,望而不见的焦虑、彷徨及无可奈何的心情;还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形象:一个伫立山头,翘首远盼,长吁短叹,泪流满面的多情女子的形象。“诗贵含蓄”,是中国诗歌的宝贵传统。这首诗,可说是呈国最古的这方面的一个典范。 相传大禹在治水之际,认识了一位涂山氏族的女子,这位女子深深地爱上了禹,禹忙于治水,在巡视南方时,涂山女就令她的侍女到涂山之南守候禹,并唱了一首自已所做的歌,全歌仅一句歌词:“候人兮猗”(兮音为a,猗同兮),据说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首女声独唱,也是第一首南方民歌。

大禹后来同涂山女结婚,生下的儿子就是启,传说启曾上天偷《九天》、《九辨》之乐,并亲自指挥演出,可见启不仅喜欢音乐,并有着较高的音乐修养。

六、涂山氏是什么意思

涂山氏是中国上古时期汉族神话传说中大禹的妻子,最早见于文献《尚书·皋陶谟》和《楚辞·天问》,“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 《尚书·皋陶谟》,“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楚辞·天问》, 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涂山,有涂山氏祖庙。

夏族的始祖神为涂山氏,夏族就是日后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一个部落集团。据东汉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

七、涂山氏的来历

大禹率领民众治水,苦干了几年,大家都未回过家。人们想家,干活就开始松懈了。大禹只以为大家累了也没去管,只顾自己拼命干。又过了几年,众人更拖沓了。大禹一边督促众人,一边自己身先垂范,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涂山氏知道后,担忧大禹变了心,就跑去找他。众人见她来到工地,就纷纷向她哭诉思家挂念父母妻儿之苦。涂山氏很受感动,便悄悄放走了他们。后来,不断有人来诉苦,她便不断放人,工地上的人越来越少了。

大禹知道后,就找到涂山氏说:“这怎么行!像这样啥时候才能打通九江啊?”涂山氏说:“你以为人家都像你样没有良心,(据《中国民故事集成·重庆卷上》缩写。)不知想家吗?”说着I夺眶而出。大禹也感动得流泪,忙说:“其实我也很想你,想归想,要是我回家,这么大摊子谁来管理?我瑚在拼命干,一半也是为了早点完成治水好回家和你团聚嘛。”涂山氏见他没变心,看到他变得又黑又瘦,忙回嗔作喜:“歌也不是让你丢下大事回家陪我,只是怕你变了心,又想来服侍伢嘛。”禹说:“你把人放走,也不是全无道理;只怪我太粗心,没有去问过众人思家的心思。这样吧,今后把中青年和老年人分成两拨,春秋两个农忙季节,让中青年回家做活;最冷的时候,放老年人回家休假一个月,你看如何?”涂山氏连声称好。第二天,大禹就把这个主张与部落头领们商量,大家都说赞成。于是各自回部落宣布。众人吹呼雀跃,从此干活也更加卖劲。

大禹靠祖传的一砣宝石来分辨农事季节。这宝石一年变四次颜色,就是四季;每种颜色要变六次不同的深浅色,一年变二十四次,正好二十四个节令。他把宝石珍藏在妻子做的荷包里,昼夜不离身上,以此掌握天气、节令的变化,按时下令民众分批轮换回家。一晃四五年了,涂山氏再也没有来过。大禹很想念她,部落头领们也劝他该回家看看,并保证代他管理好工地。

大禹便从巫山峡沿江上走,到了家门正好天亮,见妻子站在门口笑着迎接他。吃了早饭,大禹疲劳得在桌边睡着了;妻子服侍他进屋脱衣睡在床上。涂山氏帮他脱衣服时发现他枕边荷包胀鼓鼓的,掏出一看,见是块黄石头,便扔到门外去了。大禹醒后吃完午饭说要走。涂山氏留他不住,便把新衣服和装了针钱、新布块的荷包交给大禹。这时,他才发现荷包里石头不见了。大禹忙问她,妻子说:“恁大个人还玩石头,我给你扔了。…“哎呀!那是我们祖传的宝石,你扔到哪里了?快去找!”涂山氏一听也慌了,忙拉着丈夫的手一齐出门寻找,见草丛中一石闪闪发光。大禹忙跑去捡起来,详细告诉妻这块宝石可以变颜色显示季节和节令的变化。据说,一年分四季和二十四节令的历法就是从此而来的。

八、涂山氏的女人为什么那么厉害,请醍醐灌顶说明

涂山氏,大禹之妻,传说为九尾狐狸精。中国上古神话中,夏族的始祖神为涂山氏,夏族就是日后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一个部落集团。据《淮南子》记载:"禹治洪水,凿轘辕开,谓与涂与氏曰:'欲饷,闻鼓声乃去。'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化为熊,惭而去。至嵩山脚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所谓“涂山氏”,根据过去学者的考据,很可能是上古时期一个诸侯的名称,据《史记帝王世纪》的记载,夏禹便曾娶涂山氏之女为妻。有关当时涂山氏的所在地,长久以来众说纷纭,不过。当以《清一统志》所指的今安徽省怀远县之涂山,最受据遍采信。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