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兴分别指的是什么(什么叫做比兴手法)

2024-03-15 常识 86阅读 投稿:健忘症

一、比兴分别指的是什么

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比 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二、什么叫做比兴手法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比兴手法起源:

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又如《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比兴分类:

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诗经·魏风·伐檀》内容是讽刺统治者不劳而食的,诗的每段开头都以砍伐檀树起兴。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三、比兴是什么,怎么用啊

比兴。“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就是由物象引发情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的联系。《毛传》所说的“兴”,还有另一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

用法举例: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用比兴的写法开头的。其中《周南·关雎》一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可见,诗歌之起兴本身就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这本身就给诗歌的理解带来很大的空间。

四、比兴是什么意思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比”、“兴”既是创作修辞方法,也是思维形式。“比”具有更多的文学因素,是借外物以明人事,具有更多的伦理功能。“兴”具有更多的艺术因素而超越了出伦理的范畴,它直接连接了万物与人类自我,而在自我与自然之间,也存在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观照。

扩展资料

教材中的“比”“兴”运用:

人教版中的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高中语文第三册。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比”“兴”句: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卫风·氓》)

在这里,既有“比”,也有“兴”。比单纯的“兴”或“比”更富于艺术魅力。诗人以桑叶来比喻弃妇由青春焕发到芳华己逝的转变。桑叶“沃若”与“黄陨”的对比,不仅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而且象征了女主人公与“氓”的爱情由盛而衰。由鸠食桑葚引出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沉迷,充满了沉痛和悲哀。

2、“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

在这里,诗人以孔雀向南飞去却不愿失偶分离来象征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恩爱依恋。既有“比”,也有“兴”,为全诗定下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调。

3、“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短歌行》)

这三处,单用“比”,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才德高盛,以山、海喻胸怀宽广,接纳人才越多越好。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

这里以锦瑟起兴,追忆华年。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平,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

五、“比兴”是什么意思

文学创作中的两种手法。比是比喻,兴为寄托。比、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赋、比、兴、雅、颂“六义”的两种。郑玄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是见今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注)。把比兴与美刺联系起来加以解释。比兴之法多用在旧体诗词和民歌中,一般文学作品中极少运用或不用。

“比”与“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技巧。除诗歌外,现代散文、小说等也常用比兴手法。所谓“比”,按照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其实就是比喻。它通过具形具色的事物比所要写的事物,使之形象、生动、具体。所谓“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用形象思维,离不开比兴两法。因此,比与兴构成了诗的两种技巧。

六、关于比兴手法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用了五种自然现象,表现自己深挚的爱。

《江南》运用比兴、双关的手法,委婉、含蓄的表达男女私情。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鱼”字在古代是男女相爱常用的以称对方的象征庾语。“鱼戏莲叶间”一句以鱼之嬉游暗喻男女在莲丛深处调情示爱的欢乐情景。

首先是《诗经》的首篇《关雎》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首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动物性的行为来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对佳人的殷切盼望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将深切的情感和渴望隐藏在关雎鸟的表面行为之下,整体风格含蓄隽永,并以此情感总揽全诗;次章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或者政治理想的动荡着的心,当主人公求之不得,付出暂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的时候,甚至“寤寐思之”,“辗转反侧”;第三、第四两章,则以主人公采芼荇菜的行为为比,兴起以君子既得淑女,理想得到施展的情形,借助“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样的欢乐的场面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兴奋,一层层地写来,恰到“乐而不淫”的好处。这是一首写求配偶的经过恋爱成功而结婚、或者追求政治理想而得到实现的诗。

又如《卷耳》: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岗,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这是很妙的一首思妇之诗。写丈夫远行,妻子思念之苦,竟能把她的心理通过采卷耳这样的行为曲尽地描写出来,表现出了回环往复曲折幽深的思想。

第一章从女主人公出去采卷耳写起,以此为比,“我去采呀采卷耳,连一只倾斜的篮儿也盛不满”,(“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并不是真的因为卷耳少,实在是没心思去采它,从而兴出“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以下三章,完全是站在征夫的角度从侧面描写出了思妇的思念,连用六个“我”字,都不是指采卷耳的“她”,而是指在周行的“他”。

以远征之人的奔波,陟履高山,仆马皆病为比,兴之以思妇无尽缠绵的黯然销魂,“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最末了的一句尤其是传神之笔,用“我仆痡矣,云何吁矣”这样对思妇的反问,表现出了远古人们自然纯洁美好而不受拘束的的男女思念。再来看看《硕人》: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硕人》通篇用了铺陈直叙大肆渲染的手法,不厌其烦地吟唱了有关“硕人”的方方面面,如第一章主要通过描写她的亲戚都是高官贵族来反衬出她的大家闺秀身份。第三、四章主要写婚礼的隆重和盛大,通过婚礼参加者的优雅身姿和婚礼现场的浩大气势或直接或间接地衬托着新娘庄姜的天生丽质。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更是比之以连用六个叠字,最后兴出对庄姜的赞美。

而直接描写她的美貌的诗句,除开头“硕人其颀,衣锦褧衣”的简短描写外,主要是在被人千载传诵脍炙人口的第二章,以四个生动形象宛若天成的完美的比喻,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般的细致地刻画了她艳丽绝伦的肖像——柔软的纤手,鲜洁的肤色,修美的脖颈,匀整洁白的牙齿,直到丰满的额角和修宛的眉毛,将文本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女通过比的手法生活化、情绪化了,栩栩如生使人不禁产生怜爱之心,尤其是后两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字,更是通过动态描写,又把这幅美人图变得生动鲜活,使人不禁产生“我见犹怜”之感,让读者仿佛乘着想象力的翅膀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一样的看见了美女庄姜。我个人认为,庄姜的形象之所以比起《登徒子好色赋》中“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东家之子生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上述一系列比喻,这就是比的手法的完美应用。

接下来看看同样以描写女性美好身姿著称的《桃夭》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人。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用鲜艳的桃花为比,兴之以年轻美好的新娘的千娇百媚。诗人用初春时节含苞欲放娇嫩艳丽的桃花来从侧面写出待嫁新娘娇羞而又在兴奋期待的复杂表情,此时此刻,人面桃花交相辉映,在和煦的春风之中相得益彰不知究竟是人比花娇还是花比人艳。

运用比兴,诗人成功地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祥和的婚礼气。

七、什么是比兴的的修辞手法

比兴 文学创作中的两种手法。

比是比喻,兴为寄托。比、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

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赋、比、兴、雅、颂“六义”的两种。郑玄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兴”是见今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注)。把比兴与美刺联系起来加以解释。

比兴之法多用在旧体诗词和民歌中,一般文学作品中极少运用或不用。 “比”与“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技巧。

除诗歌外,现代散文、小说等也常用比兴手法。所谓“比”,按照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其实就是比喻。

它通过具形具色的事物比所要写的事物,使之形象、生动、具体。所谓“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用形象思维,离不开比兴两法。因此,比与兴构成了诗的两种技巧。

八、以比兴写母爱的句子

比兴:比兴是一种表现手法,在诗词中运用很多.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用比兴的写法开头的.其中《周南·关雎》一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 如“氓”,“行路难”,“无题”,“摸鱼儿”等等.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面容憔悴,被遗弃的痛苦;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悔恨自己误入情网. “淇则有岸,湿则有泮”,比喻女子的愁苦无边无际.。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