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聘书怎么样写(如何写满门请帖)

2024-04-17 情感 86阅读 投稿:掠魂者

1.古代结婚聘书怎么样写

预 报 佳 期

府亲翁如面:

小子与贵府千金经媒妁之言,预结秦晋之好。

谨预定淤农历 年 月 日(公历 年 月 日)为犬子 与贵府 千金完婚之佳期。

特预报佳期。

为迎娶贵府千金略备:聘金 元、酒 斤、肉 斤、绸布 丈、礼服 件。些许娉礼望请笑纳。

淤农历 月 日,特谴 携犬子到贵府行聘。

愚亲家(兄)弟 沐手叩手。

农历 年 月 日预报。

龙 凤 呈 祥

本贴用红纸折成9折,和以前的奏折一样的。

2.如何写满门请帖

**先生(女士):

兹为我儿(女)---(姓名)举办满月宴,敬请大驾光临为盼!

***(你夫妻姓名)恭候。

时间:---在---(地点)。------------------送呈 某某人或加某某称呼 台启

谨订于 2009 年公历 7 月 4 日(星期 六 )

农历 六 月 十二 日

在 某某大酒店 举行 某宝宝满月酒

敬备薄酌 恭候

光临 宝宝的父母 敬邀

宴设:某大酒店

时间:2009.7.4--------------------- 摆满月酒发请帖,宜早不宜迟,最好提前一个月,以便客人做好时间安排。发请帖的范围应该包括父、母、妻的亲人。一般是夫妻双方的名义共同邀请。只要不是倒插门的,还是应该以男的为主,因为孩子是跟爸爸姓的,是父亲家里添丁之喜。

仅供参考。

又及:写请帖有个原则:跟自己最亲的写在前面。根据这个原则,请姨妈姨父,是姨妈写在姨父的前面;请姐姐姐夫,是姐姐写在姐夫的前面。其余以此类推。

----------------------------- 谨订于公历2006年8月12日(星期六)、承慈命为小儿(小女)黄喜欢弥月之喜。於大胜利海鲜酒家敬备薄酒 下午六时 恭候 光临

敬约 七时入席 席设(一般如果没设有卡拉OK或麻将则不用填写)

(最后要紧记:写下去那个酒家或饭店的详细地址和电话)

注:以上是一个例子、时间、地点、人名都是虚设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如果父母不在(世上)那么:那个慈字就不写下去了、空着吧!又如果只有一个在、那么只写:承父命或承母命了!儿女的名字是:可写、可不写的!希望你完全明白!

3.中国古代婚约如何写

古代婚书的格式和内容范例一

谨遵坤命,选择嫁娶期

1、行嫁利月兹择于 XXX年XX月XX日,全吉。

2、娶送男女客人,忌X相,大吉

3、上下车轿,面向X方迎喜神,大吉。

4、安庐坐帐,宜用X屋X间。

5、冠戴面向X方迎贵神,大吉。 坐帐面向X方迎福神,大吉。

6、路逢井、石、庙宇,用花红遮之,大吉。 天地氤氲,咸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XXX年XX月XX日 “送好”不仅是送嫁娶的好日子,而且还要向女方送聘礼。聘礼一般包括红衫、蓝袄面、戒指、坠子、带子等,用红包袱包好,上插柏枝,取“长命百岁”之意。

临清称为“查日子”,新郎确定好迎娶日期后应该正式通知新娘家,附上“迎亲帖”(俗又称“上头帖”),上书新娘衣冠、开面、梳妆、上下轿的方向、时辰等事项。

扩展资料

民间婚书最早起源于唐代婚书在早年间为手写,多用红纸墨书,其中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1912年以后,婚书多改用油墨印刷,婚书的质地除了有宣纸以外,还有硬本、绢面、毛边纸等等,有的还涂有金粉。绘制的纹饰出现了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吉祥图案。

有的还贴有如今价值不菲的印花税票。特别是在195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废除了包办婚姻,这一时期的婚书中出现了婚姻法的相关条款,新郎新娘的名字也头一次并列在了一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婚书

4.古代婚礼的三书六礼包括哪些内容

三书是 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是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

分别指: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

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六礼 “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指:纳采 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

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古代汉族婚姻风俗。

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六礼”中的第一礼。

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初议后,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礼物,故称。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

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

《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郑玄注:“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其礼物用雁。

后代渐加礼物。到明代陈雁及礼物于厅堂。

清代请婚人陈仪物于庭,奉书致命,主婚人受书,告庙醴宾。庶民纳采,首饰数以四为限。

[1]雍正初,定制,汉人纳采成婚,四品以上,绸缎、首饰限八数,食物限十品。五品以下减二,八品以下又减二,军、民绢、果盒亦以四为限。

品官婚嫁日,用本官执事,灯六、鼓乐十二人,不及品者,灯四、鼓乐八人。禁糜费,凡官民皆不得用财礼云。

问名 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西周“六礼”中第二礼。

“问名”之礼最早见于《仪礼》中:“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又曰:“问名: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

《礼记·方氏注》也说:“问名者,问女生之母氏也。”问名时,用雁为贽见的礼物。

《白虎通》卷四《嫁娶》曰:“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贽。纳征曰玄纁,故不用雁贽。”

男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时辰,以便男家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或以为问名是男方遣使者问女方生母的姓氏,以便分辨嫡庶。

后问名范围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侧面。问名也须携带礼物,一般用雁。

我国广东海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常用槟榔作为问名携带的礼物。把女方庚帖与男方生辰做了占卜,确定可以成婚之后再行纳吉礼。

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

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

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纳吉 (又称过文定):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 (又称过大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纳征: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

“六礼”中的第四礼。亦称“纳成”。

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

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

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古代汉族婚姻风俗。

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六礼”中的第四礼。

亦称“纳成”。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

《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

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

《晋书·志十一》:“太康八年,有司奏:婚礼纳征,大婚用玄纁束帛,加珪,马二驷。王侯玄纁束帛,加璧,乘马。

大夫用玄纁束帛,加羊。”宋代所用礼物不再遵循周志,金银绫绢,各依等级而定。

明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7613135代聘礼提倡节俭。《明史·志三十一》品官婚礼:“纳征如吉仪,加玄纁,束帛,函书,不用雁。”

仪式因袭宋制:“宾致词曰:某官以伉俪之重,加惠某官,率循典礼。有不腆之币,敢请纳征。”

主婚者曰:“某官贶kuàng某以重礼,某敢不拜受。”宾以函书授主婚者,主婚者亦答以函书。”

至近代,无“纳征”之名,而有送礼之实,或并之于纳采,或更称纳币。1920年《英山县志》:“婚礼古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今止用纳采,纳币。”

请期 (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亲迎 (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

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5.中国古代婚姻三书六礼四仪

三书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分别指: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

“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指:

纳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

问名: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

纳吉(又称过文定):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请期(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

亲迎(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6.娃娃亲的古文结亲书怎么写

“指腹为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嫁娶形式。所谓“指腹婚”,就是指子女尚在娘肚子里,父母亲就给指定了婚姻。

在我国,指腹婚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东汉。《后汉书·贾复传》中提到贾复讨贼寇受了重伤,光武帝刘秀十分悲伤,为了表彰贾复的功劳就当众宣布:“闻其妇有孕,生女耶我之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这可能是关于指腹婚的最早记载。这次的指腹为婚,只不过是对杰出的有功之臣的安抚,可到了后来,却慢慢演变成一种陋习。

南北朝时候,指腹为婚现象传向民间,从而使这一现象达到非常流行的地步。

到了元代,法律开始对这种陋习加以制止。《元史·刑法志》记载:“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者,禁之。”明清法律也都禁止指腹婚。解放后,指腹为婚这种陋习才真正有了根本扭转。

7.古代结婚的时候有婚书,婚书上面都写的什么东西

古代结婚的时候婚书就是一张纸,不同于我们现在的结婚证,而他们的zd婚书上也是较复杂的,要算好两个人的八字,还要签上各种人的名字。

古时候的婚书跟现在版的结婚证用途虽然差不多,但是内容可是多多了:一般使用红纸墨书,还包括求婚帖、允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等等品种,上面要写男女双方的生辰以及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甚至还有父母、祖父母、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所谓婚书,现在叫结婚证,是人们结婚时所订立的文书。民间婚书起源于唐代,而后各个朝代均有所变化。但从历史的纵向观察,其主要内容与形式还是基本不变的。从目前发现的资料来看,民国时期的婚书最为美好,其精美的绘画,秀气的书法,浪漫的誓词,无不让人惊叹连连。

“婚书单”是根据出嫁人的八字拟定的。一般在请阴阳先生看权日子的同时,就推究明白,抄写出来,作为男女完婚当天的指南,有关行动都要按婚书单上的规定施行。

婚书一般由新郎的父亲书写,将一张大红纸折成若干竖行(以双为宜),以12行写就,暗含“好事成双”、“成双成对”的深刻寓意。如果父亲不在了的话,可以选择不写落款,或者只写上母亲的姓名。

8.古代婚聘书怎样写

古代婚聘书就相当于现代的结婚证,在早年间为手写,多用红纸墨书,其中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婚书的质地除了有宣纸以外,还有硬本、绢面、毛边纸等等,有的还涂有金粉。绘制的纹饰出现了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吉祥图案。质地样式随意了,那时候结婚证不是统一颁发滴。

我国历史上发现最早的结婚证书:太平天国时期“合挥”

古代结婚的家贤书和满门书怎么写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