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必备常识

2022-10-30 综合 86阅读 投稿:归忘

1.关于古文的基本常识

一. 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一.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1.实词的古今异义: 有一部分文言实词的古今意义没有变化,可以用它的今义去理解文言文。

一部分实词在文言中古义与今义都用,这个语境用的是古义,那个语境用的是今义,阅读时必须结合它所在的句子去分析斟酌。 多数文言实词的古义和今义是不同的,不能用今义去理解它在文言文中意义。

具体地说,这种古今词义的差异体现在四个方面:词义扩大或缩小了,如“江”、“好”、“臭”、“让”;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如 :“卑鄙”、“爪牙”、“锻炼”、“钩心斗角”、“师心自用”等;古今义没有任何联系,已经转移了,如:“涕”、“偷”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而其归书也必速 后五年,吾妻来归 (2)使使如秦受地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矣。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此诚社稷存亡之秋也 (5)毛遂自赞于平原君 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6)父已在先,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子与我衣,我活也 蹇叔之子与师 (7)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8)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9)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10)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11)便言多令才,年始十八九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 此三子者,吾遗恨也 (13)为学有难易乎?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贼易之 (14)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独不怜公子姊乎? 独畏廉将军哉? (15)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16)王有疾在奏里,不治将恐深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17)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18)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 (19)可为约束,立制度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20)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1)少时,家贫,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愿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2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24)哭泣无涕,中心不泣 (25)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26)光武悬令,往往物色之 (27)去:离开;(时空)距离 /虽:虽然;即使 / 每:每次、每逢;经常 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祥:预兆 锻炼:玩弄法律,使人入罪 (2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29)劝君更尽一杯酒 果行,国人皆劝 (30)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31)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管仲相齐,齐大治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君之面,位不过封侯;相君之背,贵不可言 (3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33)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2.区分单音词与双音词: 文言文只有少量的双音词,不能撤分开来理解。

一些连绵词、叠音词、专用名词、表示时间的词都属于这一类。如:憔悴、展转、窈窕、惆怅、参差、仿佛、踯躅、徜徉、逡巡;社稷、天子、足下、布衣、宾客、区区、郁郁唧唧; 斯须、须臾、少间、有顷、有间、久之、质明、黄昏、人定、鸡鸣、隅中。

另外,有些双音节词在特定的语境里也不能撤分开来理解,只能把它当作一个词。如: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是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旦日,卒中往往语。”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同一个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有时是两个单音词,有时是一个双音词,须结合具体的语境去仔细分辨。

胜相士,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以武贤,上以为大将 吾祖死于是,吾父又死于是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冬有雷电,夏有霜雪,然而寒暑之势不易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文言文中一般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单音词居多。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双音词的,在文言里往往是两个单音词,需要撤分开来理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公车特征拜郎中 /于是相如前进缶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屈原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颜。

2.初中文言文常识【绝对高分】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

3.初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我升初二,我可以告诉你一些。

古今异义: 龌龊:古:做事小心谨慎,过分拘谨。 今:肮脏 可以:古:可以凭借。

今:对某事表赞同。 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然而:古义:两个词。

“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 今义: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

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

(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 分:fēn 1、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

4.高中古文必背40篇(人教版)

1.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皆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离骚(节选)——屈原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注1)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注2)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注3)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

5.高中文言文常识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1—6册全) 第一册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勾践灭吴》 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知,通“执”,掌管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 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 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3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 距,通“拒”,把守。35.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4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烛之武退秦师》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勾践灭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 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今寡人不能 不能,古,没有能力,今,不可以9.生丈夫,二壶酒,丈夫,古,男子;今,女子的配偶《触龙说赵太后》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12,至于赵之为赵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 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 今:动词或形容词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的封地称 今:“国”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古:验,检查;今: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过秦论》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古: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 古:结成亲家;今: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古:意外的变故;今: 26.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 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两次;今: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过去,从前;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归去来兮辞》 32.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见实词归类 《烛之武退秦师》说 ①及郡下, (守,i舶口此(陈述)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杂说,一种文体)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喜欢,高兴) 辞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

6.初中文言文常识【绝对高分】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 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

7.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

声声慢(寻寻觅觅)、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州慢并序、长亭送别(节选)、逍遥游(节选)、劝学(节选)、屈原列传(节选)、陈情表、滕王阁序(节选)、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氓、离骚(节选)、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对酒当歌)、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山居秋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石头城、琵琶行序、李凭箜篌引。

过华清官(长安回望绣成堆)、锦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桂枝香(登临送目)、念奴娇(大江东去)、鹊桥仙(纤云弄巧)。

扩展资料:

我国的古典诗文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是融汇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的结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

同时,经典古诗文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大量阅读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我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高中生必背文言文40篇

8.我了解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文言文实词: 1爱:①爱,亲爱,友爱.《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故以其爱不若燕后.”《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也.”②亲爱的,心爱的.李朝威《柳毅传》:“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③爱护,爱戴.《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怜惜,爱惜.《左传•子鱼论战》:“若受重伤,则如勿伤.”苏洵《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⑤舍不得,吝啬.《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又:“吾何爱一牛?”⑥喜爱,爱好.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按:àn ①用手摁压.《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②抚,握.《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③控制,抑止;放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④查看,巡察.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⑤核查,查验.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语”即本此义. 3白: bái ①白色.《史记•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大王.”[白丁]无功名的人.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②光亮,明亮.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③纯洁,皎洁.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④明白;洗雪.高启《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⑤禀告,告诉.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4拜: bài ①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史记•鸿门宴》:“哙拜谢,起,立而饮之.”②拜访,拜见.《孔雀东南飞》:“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③拜谢.《左传•之战》:“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④授予官职.《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⑤接受官职.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⑥敬词(有时含上奏、上进之意).《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郡王穆莳拜手书’.” 5谤: bang 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毁谤,诽谤.《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暴:一pù ①晒.《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暴露.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③显露.张溥《五人墓碑记》:“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二bào ①猛烈.蒲松龄《促织》:“屡撩之,虫暴怒.”②突然,猛然.《吕氏春秋•察今》:水暴益,荆人弗知.”③暴躁,急躁.《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雪.”④凶残,残暴.《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⑤欺凌,侵害.《世说新语•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⑥祸患,祸害.纪昀《唐翁猎虎》:“近城有虎暴.” 7卑: bēi ①低,低下.《资治通鉴•淝水之战》:“且东南卑湿.”②地位低下,卑微,低贱.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③贬低,降低.《韩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显其身.”④低劣,差.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⑤以……为卑,轻视.晃错《论贵粟疏》:“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⑥衰微,衰落.《左传•昭公三年》:“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⑦谦词.如“卑职”等. 8备: bèi ①具备,完备.《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②齐全,周详,周到.李渔《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③副词,尽,皆.《左传•城濮之战》:“险阻艰难,备尝之矣.”④充数,充备.《史记•毛遂自荐》:“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⑤防备,准备,预备.《左传• 之战》:“郑有备矣,不可冀也.”⑥设施,措施.《韩非子•五蠹》:“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9倍: bèi ①反背,背叛.贾谊《治安策》:“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畔:通叛)②违背,背弃.《史记•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背对,背后.《史记•淮阴侯列传》:“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大意为:右面背后是山陵,前方左边是水泽.)④在原数上增加的相等的数,一倍.《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倍日]一日作两日用,一日走两日的路程.《史记•孙膑减灶》:“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⑤加倍,更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说明]“倍”和“背”,本义不同,但某些引申义相同.这是不同源的同义词,并非通假字. 10悖: bèi ①违背,抵触.《左传• 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②叛逆,背叛.《史记•秦始皇本纪》:“殄媳暴悖.”(殄:消灭)③谬误,荒谬.《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④昏惑,糊涂.《战国策•楚策》:“先生老悖乎?” 11被:一bèi ①被子.屈原《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烂:光亮的样子.齐光:指翡翠与明珠的光彩相辉映.些:语气。

文言文必备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