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育世界粮食日小知识

2022-07-10 综合 86阅读 投稿:久伴

1.环保人人必知小知识

1、烧菜做饭少用煤炉,改用液化气,炒菜时不要等油热得冒烟时才放菜,尽量减少空气污染。

2、家中的阳台上多种花草盆景,经常打扫房间,经常晒被,保持家庭环境空气清新怡人。 3、减少噪音污染,尽量减低说话或录音机播放时的音量。

4、正确处理废弃物,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合理排放生活用水。 5、保护野生动植物,不吃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6、奉劝家人、亲友不吸烟,不随意焚烧垃圾,维护家人身体健康,保持洁净环境。 7、塑料瓶、废纸等收集起来卖给收废站,减少垃圾排放。

8、家中养的宠物要看管好,防止影响邻居休息及粪便污染,维护和谐的生活社区和环境。 9、洗米水可浇花或洗菜、冲厕所。

10、将废电池投入回收箱或收集送往回收站。 节约用电,保护资源,减少污染。

电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也是我们每天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的,但是现在消耗惊人。所以用电时的一举一动,都要从节约出发。

在我国,发电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按现在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将在250年内消耗。

到那之后,我们将无任何煤留给我们的后代。 节约用电,就是节约煤,也更是直接为减少大气污染做贡献。

因为酸雨是因煤炭燃烧形成的,它能强烈的腐蚀建筑物,并能使土壤和水质酸化,导致粮食减产,草木鱼虾死亡。据计算,我国仅西南,华南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达140亿万元。

节约用电,能够减缓地球变暖。由于煤炭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像一个罩子一样阻隔地面的热量向天空外散发,产生了温室效应,如果地球温度升高,会引起干旱或洪水,还会使冰山融化。

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较低的国家和岛屿就会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肯定要迈入下一个世纪的,他们很多都为全球日益变暖而脆弱。

德国192所学校的13.5万儿童发誓要让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减少10%。他们换上节能灯,拒绝用空调,放弃用汽车,选用自行车。

经过7个月的努力,他们已达到了目标。 转眼间,我们又进入了美丽的六月,这是植树造林,绿化国家的大好时机,为了创造良好的绿色家园,保护好生态环境,我建议同学们: 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珍惜动物。

开展植树护绿活动。 积极宣传环保,把环保意识带给千家万户 如今,通过各种媒体,每个人都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存在。

许多人都听说过热带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贫困、难民潮、食物危机等问题。但对许多人而言,这些事都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不会发生在本地的环境中。

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问题有许多就发生在当地,甚至在校园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是资源的消费者。

同时,作为社区的成员和现在的或未来的公民,教师和学生同时又是社区发展的负责人,有责任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如果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作一条跑道的话,那么在这条跑道之外是没有观众的,所有的人都是运动员。

环境和发展问题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个人的事,。 环保知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

为了使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根据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中央宣传部下发的《关于环境教育行动纲要》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近几年,开发区中学全面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

把环保教育列入学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真正将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融入到师生们的心中。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学校始终重视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在学校、家庭中倡导绿色文明,落实环保行动。

在抓好普及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坚持在德育、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领域对学生灌输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

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使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注重“绿色”宣传 目前,环境教育的当务之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绿色头脑"。

为使学生尽快具备“绿色”意识,学校积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学生自觉参与有计划的环境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尽快实现环境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首先,学校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图书馆、阅览室每年都订阅大量环境保护宣传内容的图书、报刊,学校的电教中心有专门的环境保护录象资料,每个班的计算机里都装有环境保护的资料软件,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使学生了解环境现状、学习环保知识,从而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环境。

另外,学校还设有专门的环保橱窗,定期向学生们宣传环保知识,配合学校的环保教育工作;校团委将黑板报作为宣传环保的前沿阵地,经常组织各年级之间开展以环保知识为主题的板报评比,通过评比促使让“绿色”走进班级;“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设了“你我他地球村”专栏,每当有关环境的活动日: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等来临,就积极进行。

2.环保小知识

环保小知识第一部分 1.1999.11.29日,第11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会议商讨保护臭氧层大计,并通过了《北京宣言》。

2.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突破60亿,这一数字是1960年的2倍,世界人口的剧增给全球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3. 我国第一座森林公园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4.我国各省每年开展“爱鸟周”活动的目的是:集中宣传鸟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全民爱鸟、护鸟的意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5.“保护母亲河行动”是一项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是21世纪的绿色希望工程,其通过社会化运作,工程化建设和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动员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6.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是一个致力于公民环境教育的民间环保机构,其工作目标是:通过多种社会活动,在大众中提倡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即:节约资源,绿色消费,重复使用,回收利用,救助野生动植物。 7.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大熊猫。

8.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青藏高原(地区 )特有的动物 9. 天然水体最大的污染源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10. 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自觉地不用、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 11. 生物圈一般是指包括人类、动物、植物 所形成生物系统的边界圈与大自然边界圈的相互关系、影响。

12. 草地在环境保护中具有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的重要作用。 13. 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是秦朝 制订的《田律》。

这份禁令规定,不但保护森林植物,鸟兽鱼鳖,而且还保护水道不得堵塞。 14. 清洁能源有生物能、太阳能和地热能。

15. 亚洲象是云南西双版纳保护区的珍稀动物。 16. 沙暴的形成条件强风、沙源、不稳定大气 环保小知识第二部分1. 环境的定义: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它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例如: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 3. 公民应承担的环保义务:每个公民有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义务;享有在清洁舒适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

4. 公民应享有的环保权利:有权参与环境监督管理,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利;当自生受到污染侵害时,有请求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责令致害人停止污染侵害、赔赏损失的权利。 5.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即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6. 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其中,我国的裸子植物资源占据全世界首位,鸟类是世界上最多的。7. 我国所特有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麋鹿等8. 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有:银杉、金钱松、珙桐等 9. 银杉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10.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11. 我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1956年建立的广东省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2. 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我国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王朗、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13. 为了保护银杉我国在广西省建立了花坪自然保护区区。 14.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方面。

15. 享有“森林医生美称”的鸟是啄木鸟,猫头鹰擅长捕捉田鼠,对农业益处很大。16. 能在空中飞行,善于捕捉蚊、蝇等害虫的哺乳动物是蝙蝠。

17. 利用农田蜘蛛或在农田里放养青蛙来防治农业害虫,可以减少施用农药,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18. 人们在山坡、沙地上造林和种草的目的是利用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19.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能量来源和氧的来源。20. 环境污染带来的害处有:危害人体健康;使许多物种频临灭绝;毁坏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等。

21. 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各种资源危机;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等不良影响。 22. 蚯蚓能疏松土壤,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排出的粪便能起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是优致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

23. 广阔的自然界,每天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他们的遗体很快会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而在自然界中“消失”,这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在起作用。24.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不仅危害吸烟者本身,而且污染环境,危害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

25. 一枝香烟可产生500毫升烟雾,含有3000多种化学物质,有20多种被确定为致癌物质。26. 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是: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27. 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0%且分布较均衡才能保证农业稳定发展。 28. 历史上,世界森林覆盖率最多时是66.7%。

29. 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是22%。 30. 一公顷森林制造的氧大约可供1000人呼吸。

31. 一个城市居民要10。

3.世界粮食日内容

世界粮食日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 (World Food Day) 。

2004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宣传生物多样性在确保人民为积极、健康的生活持续获得充足、优质食物方面发挥的作用。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1945年10月16日成立。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作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生物多样性是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基础。人们的生计依赖各种食物和物品。

然而,人类对物种及其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结果,许多动植物面临危险,昆虫传粉和微生物改良土壤等基本自然过程也面临危险。

为了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农业必须提供更多的粮食。同样至关重要的将是通过保护具有独特性状的一系列广泛的生命形式,例如保护耐旱植物或能在恶劣条件下繁殖的牲畜,加强农业的恢复能力。

可持续农作方法既能供养人类,又能保护海洋、森林、草原和延续生物多样性的其他生态系统。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措施包括保存环境、提高教育、加大研究和政府支持的力度。

目前,世界上仍然有8.4亿多人口在挨饿,还有更多的人缺乏微量营养素。生物多样性将是战胜营养不良的一个关键手段。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不容忽视的责任。对最为贫困的农民来说,生物多样性是他们避免饥荒的最佳保障。

消费者同样从多样性中受益,享用更有营养的膳食。 由于稻米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2002年第57届联合国大会还将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主题为“稻米就是生命”。

2004年10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将“2004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奖”授予中国科学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朱有勇和一位日本科学家。 历年世界粮食日主题—— 1981年:粮食第一 (Food Comes Furst); 1982年:粮食第一 (Food Comes Furst); 1983年:粮食安全 (food Security); 1984年:妇女参与农业 (Women in Agriculture); 1985年:乡村贫困 (Rural Poverty); 1986年:渔民和渔业社区 (Fishermen and Fishing Communities); 1987年:小农 (Small Farmers); 1988年:乡村青年 (Rural Youth); 1989年:粮食与环境 (Food and the Environment); 1990年:为未来备粮 (Food for the Future); 1991年:生命之树(Trees for Life)。

旨在增强人们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意识,强调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林业与环境、林业与土地、林业与水资源,特别是林业与农业生产等相关性的认识。目前,全世界每年被砍伐的森林面积达170公顷,已严重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1992年:粮食与营养 (Food and Nutrition); 1993年:收获自然多样性 (Harvesting Nature's Diversity); 1994年: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以强调全球缺水的严重状况和合理用水的必要; 1995年:人皆有食 (Food for All); 1996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Fighting Hunger and Malnutrition)。

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唤起国际社会注意长期存在的世界粮食问题,鼓励各国努力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各国在这方面的合作,为在本世纪内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斗争; 1997年:投资粮食安全 (Investing in Food Security) ”,以敦促世界各国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积极行动起来; 1998年:妇女养供世界 (Women Feed the World); 1999年:青年消除饥饿 (Youth Against Hunger); 2000年:没有饥饿的千年 (A Millennium Free from Hunger); 2001年;消除饥饿,减少贫困 (Fight Hunger to Reduce Poverty); 2002年:水:粮食安全之源 (Water: source of Food Security); 2004年: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 2005年:农业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 * 2006年 投资农业促进粮食安全以惠及全世界 * 2007年 食物权 * 2008年 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 更多请参考 /view/38425.htm。

4.环保小常识(要简短的)

原发布者:xiaotiefeng8

环保小知识薛店镇第一初级中学肖铁峰主要内容环保图标,你知道吗?我们的家我们能做些什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保图标,你知道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评价方法分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我们的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与鄂、湘、皖三省毗邻,襟江带湖,背依庐山,素有“江西北大门”之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我们的环境怎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郑州市的环境质量空气质量连续六个月排名在全国倒数前十,其中连续三个月倒数第二,污染指数仅比倒数第一的唐山相差了0.11,名次差到“爆表”。今年上半年市区优良天数39天,比去年同期减少33天,PM10、PM2.5、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分别上升了13.7%、18.2%、10.8%,超出京津冀平均水平。昨日,记者从郑州市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动员大会了解到,定调“背水一战”,因为空气太差,郑州市即将被环保部约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我们能做些什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小学生环保小知识1、不乱扔垃圾。2、节省纸张,回收废纸。3、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4、一水多用。5、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6、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7、反对奢侈,简朴生活。8、不使用非降解塑料袋、快餐盒。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小学生环保小知识9、随手关灯;随手关水,节约

5.世界粮食日的资料

世界粮食日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

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一、“世界粮食日”产生的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FAO 自创立以来,不定期地进行了五次“世界粮食调查”。从这些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80年代初的一份报告中估计,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球有4.5亿人挨饿。

当时世界只有45亿人左右。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增加到10亿。

从19世纪以来,一直存在两种粮食观,即盲目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粮食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悲观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到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世界粮食形势的好转,悲观主义思潮也逐渐被盲目乐观情绪所取代。到70年代初,发生了世界性的干旱,粮食歉收,爆发了粮食危机。

严峻的现实又把盲目乐观情绪一扫而光。“世界粮食日”的诞生说明人类对粮食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各国开始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有了足够的重视。

二、粮食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二战以来,每37年世界人口就增加一倍,再加上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粮食供应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 1955-1985年间,世界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翻多,但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只增加了15%。

这些数据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粮食增产不仅仅由于耕地的增加,更多的是通过对土地的过分使用实现的;二是由于对耕地的过分使用,造成了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等,最后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耕地。 土地的肥力主要是通过土地间歇休闲以再生养分来维持的。

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必须生产更多的粮食,休耕地的面积必须缩减,久而久之使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甚至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为了增加土地肥力,施用大量无几化肥是当今世界粮食增产的只要技术手段之一。

然而,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却被人们所忽视。农田所施用的任何种类的化肥,都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

各种农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50%。过剩的化肥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构成很大的威胁。

1。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引起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自然过程,但化肥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 另一个严重后果是污染地下水。

化肥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随土壤中的水流移动,或透过土层进入地下水。 2。

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长期过量而单纯地施用化肥,会使土壤酸化或碱化;另外,制造化肥的矿物原料及化工原料中,有的含有多种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成分,它们随施肥进入农田,造成土壤污染。例如,施用磷肥不可避免地给土壤带来镉、锶、氟、铀、镭、钍等有害物质。

施用磷肥过多,会使土壤含镉量比一般土壤高数十甚至上百倍。有些化肥中还含有有机污染物,如氨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酚,特别是用炼焦厂废气生产的氨水,含酚类超过千分之一,施用后造成土壤酚污染。

3。化肥对大气的污染 化肥对大气污染主要是氮肥分解成氨气与反硝化过程中生成的 N2O 所造成的。

氮氧化物气体进入大气使大气质量变坏。特别是氧化二氮气体在对流层内稳定,可上升至同温层,在光化学作用下,与臭氧发生双重反应: N2O + O3-->NO + O2 NO + 02-->NO2 + O2 该反应消耗臭氧,破坏臭氧层。

有人推测,到2000年时,臭氧将应氮肥的施用而减少2%。 4。

近海生物受到化肥威胁 大量化肥的流失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条件,已成为海洋赤潮发生的主要诱发原因之一。赤潮的发生,使海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类、贝类中毒或死亡。

5。化肥也会危害森林 最近西欧不少国家发现,一些远离工业区和交通干线的农业种植区内,大量树木不断死亡。

调查证实,使用的大量氮肥释放出的刺激性氨气,是除酸雨之外造成森林死亡的的另一个“祸首”。 氨气被植物叶片吸收后就会形成碱性的氨离子,并在植物体内积累起来,干扰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损伤植物叶片细胞,阻碍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轻者植物叶片受氨气的熏灼伤害,重者出现“氨中毒”和大面积叶片枯死。

氨气与氮氧化物共存是,二者对植物的损害具有协同效应,毒性更为强烈。 6。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保证粮食生产,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农药的使用已十分广泛。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如果不使用农药,全世界粮食总收成的一半,将会被各种病。

6.小学生环保知识资料

烧菜做饭少用煤炉,改用液化气,炒菜时不要等油热得冒烟时才放菜,尽量减少空气污染。

2、家中的阳台上多种花草盆景,经常打扫房间,经常晒被,保持家庭环境空气清新怡人。 3、减少噪音污染,尽量减低说话或录音机播放时的音量。

4、正确处理废弃物,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合理排放生活用水。 5、保护野生动植物,不吃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6、奉劝家人、亲友不吸烟,不随意焚烧垃圾,维护家人身体健康,保持洁净环境。 7、塑料瓶、废纸等收集起来卖给收废站,减少垃圾排放。

8、家中养的宠物要看管好,防止影响邻居休息及粪便污染,维护和谐的生活社区和环境。 9、洗米水可浇花或洗菜、冲厕所。

10、将废电池投入回收箱或收集送往回收站。 节约用电,保护资源,减少污染。

电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也是我们每天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的,但是现在消耗惊人。所以用电时的一举一动,都要从节约出发。

在我国,发电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按现在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将在250年内消耗。

到那之后,我们将无任何煤留给我们的后代。 节约用电,就是节约煤,也更是直接为减少大气污染做贡献。

因为酸雨是因煤炭燃烧形成的,它能强烈的腐蚀建筑物,并能使土壤和水质酸化,导致粮食减产,草木鱼虾死亡。据计算,我国仅西南,华南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达140亿万元。

节约用电,能够减缓地球变暖。由于煤炭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像一个罩子一样阻隔地面的热量向天空外散发,产生了温室效应,如果地球温度升高,会引起干旱或洪水,还会使冰山融化。

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较低的国家和岛屿就会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肯定要迈入下一个世纪的,他们很多都为全球日益变暖而脆弱。

德国192所学校的13.5万儿童发誓要让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减少10%。他们换上节能灯,拒绝用空调,放弃用汽车,选用自行车。

经过7个月的努力,他们已达到了目标。 转眼间,我们又进入了美丽的六月,这是植树造林,绿化国家的大好时机,为了创造良好的绿色家园,保护好生态环境,我建议同学们: 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珍惜动物。

开展植树护绿活动。 积极宣传环保,把环保意识带给千家万户 如今,通过各种媒体,每个人都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存在。

许多人都听说过热带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贫困、难民潮、食物危机等问题。但对许多人而言,这些事都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不会发生在本地的环境中。

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问题有许多就发生在当地,甚至在校园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是资源的消费者。

同时,作为社区的成员和现在的或未来的公民,教师和学生同时又是社区发展的负责人,有责任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如果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作一条跑道的话,那么在这条跑道之外是没有观众的,所有的人都是运动员。

环境和发展问题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个人的事,。 环保知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

为了使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根据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中央宣传部下发的《关于环境教育行动纲要》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近几年,开发区中学全面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

把环保教育列入学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真正将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融入到师生们的心中。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学校始终重视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在学校、家庭中倡导绿色文明,落实环保行动。

在抓好普及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坚持在德育、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领域对学生灌输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

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使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注重“绿色”宣传 目前,环境教育的当务之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绿色头脑"。

为使学生尽快具备“绿色”意识,学校积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学生自觉参与有计划的环境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尽快实现环境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首先,学校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图书馆、阅览室每年都订阅大量环境保护宣传内容的图书、报刊,学校的电教中心有专门的环境保护录象资料,每个班的计算机里都装有环境保护的资料软件,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使学生了解环境现状、学习环保知识,从而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环境。

另外,学校还设有专门的环保橱窗,定期向学生们宣传环保知识,配合学校的环保教育工作;校团委将黑板报作为宣传环保的前沿阵地,经常组织各年级之间开展以环保知识为主题的板报评比,通过评比促使让“绿色”走进班级;“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设了“你我他地球村”专栏,每当有关环境的活动日: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等来临,就积极进行环保。

7.20条常用环保小知识

1、顺手关水龙头 2、一水多用3、在马桶的水箱里放一个可乐瓶。

4、少用洗洁精 5、不要让电视机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6、用温水煮饭 7、争做公交族或自行车族 8 选购绿色食品 9、选无磷洗衣粉 10、买充电电池11、拒绝过度包装 。 12、自带菜篮买菜 13、少用一次性餐具 14、少用木杆铅笔,多用自动铅笔。

15、充分利用白纸,尽量使用再生纸 16、在家里设置三个分类垃圾筐 17、每月卖一次废塑料废品、废纸、废玻璃、金属 18、交换、捐赠、改造多余物品 19、拒食野生动物、拒用野生动物制品 20、领养一棵树或做一天环保志愿者 扩展资料:生活中可回收资源主要有: (1)废纸: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2)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3)玻璃: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4)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牙膏皮等。

(5)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毛巾、布包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环保。

8.小学生环保知识

环保小知识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各有哪些: 不可回收垃圾多是一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剩饭、花草树叶等。

生活中可回收资源主要有: (1)废纸: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2)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 (3)玻璃: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4)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牙膏皮等。

(5)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毛巾、布包等 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

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

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

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

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

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

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

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

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quot;生命的源泉"。

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

环保教育世界粮食日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